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2438302

大小:8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15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出题人:胡慧琼审题人:邱慧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屮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小;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

2、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箫寺,渔圧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屮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Z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

3、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Z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屮国艺术的通则,它-•般是在静寒屮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

4、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Z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口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

5、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血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Z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

6、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Z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屮国艺术隔绝俗

7、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白然的纯粹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①刚下过一场雨,蒙白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乂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岀现了一群來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來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來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

8、,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市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