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ID:42472445

大小:70.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5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_第1页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_第2页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_第3页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_第4页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_第5页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_第6页
资源描述: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劝学》《师说》复习口学学案编制:朱伟丽审定:高二语文组口习目标:1•朗读并熟练行诵两篇课文,能准确默写文中的重点句子。2.冋顾梳理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知识。3.口头翻译课文。4.标记有疑问的地方。一、“言”的积累1.育诵课文,并完成下列名句默写(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和同的。(2)苟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H省才能成为有道徳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o(3)故不积理步,o(4)蟹六跪而二鳌,,用心躁也。(5)《师说》一文

2、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6)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所描述的现象一样。(7)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o(8)《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9)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止如《师说》中所说“,,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

3、: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10)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2)吾尝跋而望矣(4)假舆马者(6)用心一也(8)鄰子之徒(10)圣人无蜚师(12)作《师说》以脸Z3、重点虚词(1)而: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终日而思矣⑤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⑦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⑨某所,而母立于兹(2)焉:①风雨兴焉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犹EL从师而问焉⑦圣心备焉⑨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3)Z: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人非生而知之者⑤吾欲Z南海,何如?(4)其: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4、也,终不解矣③授Z书而习其句读者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5)乎:①君了博学而参省乎己生乎吾前,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说明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②蟹六跪而二螯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⑥积善成德,而神明口得⑧纟曼立远视,而望幸焉⑩军惊而坏都舍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④且焉置土石⑥未知生,焉知死⑧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鄰子之徒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④其皆出于此乎?2、重点实词——解释划线的字的意思(I)木直虫绳(3)声非加疾也(5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9)官盛则近逸(II)师不必贤于弟了4、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语,说明如何活用的并解释词义(1)木直中绳,棘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其曲中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9)金就砺则利CH)用心i也(13)而耻学于师(15)吾从而师之(1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8)故木受绳则直(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4)孔子师鄰子仃6)小学而大遗2.古今异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I

6、)君了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蚓无爪牙Z利。(5)下饮黄泉。(7)古之学者必有师。(9)吾从而师之。(II)小学而大遗。6•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辣以为轮,其曲中规(3)君了生非异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非蛇鳞Z穴无可寄托者。(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木受绳则直。(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10)今之众人。(2)知明而行无过(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6)或师焉,或不焉。7、文言句式——说出下列句了的句式特点(1)用心一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

7、师不必贤于弟子。(5)不拘于时,学于余。(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耻学于师(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翻译句子(1)君了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二、“文”的思索(1)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別是什

8、么?(2)两篇文章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3)你从两篇文章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4)从两篇文章中你可以挖掘到那些写作素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