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ID:42533033

大小:175.5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17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_第1页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_第2页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_第3页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_第4页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_第5页
资源描述: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六章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一、睾丸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相对较少见的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1.5%,但却是15-34岁之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在过去40年中,其发病率增加了一倍左右,2004年美国新发病例8900例。在我国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的该病发病率为0.8/10万,高于前列腺癌和阴茎癌。与其发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隐睾、睾丸发育不全和Klinefelter综合征。[诊断要点]睾丸肿瘤的常见症状是阴囊肿块不断增大,有时伴疼痛,迅速肿大的肿瘤内出血会产生触痛和剧痛。睾丸上长出的硬块临床上应怀疑为睾丸肿瘤。体检和超声检查可查明病变的部位。如果证实为睾丸内肿块,进一步的检

2、查包括血中AFP、LDH和β-HCG浓度的测定及胸部X线检查。对已确诊的睾丸肿瘤,应常规进行腹盆腔CT扫描;精原细胞瘤病人常常有HCG、LDH的升高,AFP的升高常常预示有非精原细胞瘤成分存在。如果腹盆腔CT扫描提示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胸部X线检查异常,应行胸部CT扫描检查。[病理分型]按照WHO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类,在所有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少于一半的病人为单一组织学类型,其中50%为精原细胞瘤;其它的均为混合型,病理类型在评价转移风险和预测治疗疗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胚瘤虽然被认为是混合型,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因此常常被单独列为一种病理类型。1

3、.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未分类(IGCNU)2.单一组织学类型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卵黄囊肿瘤绒毛膜上皮癌3.混合型胚胎癌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胚胎癌伴卵黄囊肿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胚胎癌伴精原细胞瘤卵黄囊肿瘤伴畸胎瘤伴或不伴精原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伴其它成分4.多胚瘤[临床分期]睾丸肿瘤的TNM分期(AJCC,2002)原发肿瘤(pT)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确定原发肿瘤的范围pTx原发肿瘤未能评价(用于未行睾丸切除术时)pT0无原发肿瘤证据(例如睾丸组织学为瘢痕)pTis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原位癌)pT1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无血管/淋巴的侵犯,或肿瘤可能侵入白膜,

4、但未侵犯睾丸鞘膜pT2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有血管/淋巴的侵犯,或肿瘤透过白膜已侵犯睾丸鞘膜PT3肿瘤侵犯精索、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pT4肿瘤侵犯阴囊、尚未或已有血管/淋巴的侵犯区域淋巴结(N):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淋巴结,阴囊手术后同侧腹股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未能评价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孤立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或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均未超过2cmN2孤立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5cm;或多个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径可>2cm,但均£5cmN3淋巴结转移,最大径>5cm远处转移(M)MX远处转移未能评价M0无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M1a区域淋巴结

5、以外的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M1b肺以外的脏器转移血清肿瘤标志物(S)SX标记物分析未进行或结果不能评价S0标记物测定在正常限度以内S1LDH<1.5×N和HCG<5000mIU/ml和AFP<1000(ng/ml)S2LDH1.5~10×N或HCG5000~50000mIU/ml或AFP1000~10000(ng/ml)S3LDH>10×N或HCG>50000mIU/ml或AFP>10000(ng/ml) N表示正常LDH的上限0期pTisN0M0S0I期  IA期pT1N0M0S0  IB期pT2N0M0S0   pT3N0M0S0   pT4N0M0S0  IS期

6、任何TN0M0S1-3II期IIA期任何TN1M0S0任何TN1M0S1IIB期任何TN2M0S0任何TN2M0S1IIC期任何TN3M0S0任何TN3M0S1III期 IIIA期任何T任何NM1aS0任何T任何NM1aS1 IIIB期任何TN1-3M0S2 任何T任何NM1aS2 IIIC期任何TN1-3M0S3 任何T任何NM1aS3 任何T任何NM1b任何S[治疗原则]睾丸肿瘤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要先做高位睾丸切除及精索结扎术。再根据疾病类型、分期决定下步治疗。对标本应进行多处连续切片,因为可能存在多种成分。治疗的选择应以组织类型决定。如为混合性肿瘤则按恶性程度最

7、高的一种治疗。在所有的生殖细胞肿瘤中90%是可以治愈的,即使在进展期病变中亦有70-80%的病人通过全身化疗达到痊愈,目前针对各期别病变均有相应标准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按照这些原则处理,尽可能达到根治。1.精原细胞瘤:Ⅰ期精原细胞瘤病人术后应给予膈下区域的放射治疗,放射野应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放疗剂量为25-30Gy,此类病人并不推荐预防性纵隔照射,因为极少出现此部位的复发。ⅡA及ⅡB病人术后应给予膈下区域的放射治疗,放射野应包括腹主动脉旁及髂淋巴结区,放疗剂量为35-40Gy,同Ⅰ期一样,此类病人也不推荐行预防性纵隔照射。ⅡC及Ⅲ期为进展期病变,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