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

ID:42566361

大小:404.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思政形态》教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置及其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同时师生们共同探讨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给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教材分析木课是历史必修政治模块的第一个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最后一课。它介绍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对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密折制度的來龙去脉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再有,从疆域上,略述了清朝的版图和边疆政

2、策。从内容上看,它上承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期,下启近代政治变革的动荡期,可以说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代的转折点。既是中国古代政治成熟形态的代表,也是步入近代后改革的张木。木节内容用专题方式讲述,有利于学牛更加清晰地理解古代政治的来龙去脉,鸟瞰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层面。•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史比较陌生,但是通过本专题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中国古代(明以前)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本节内容,效果就明显了。•教学建议1•教法:情境材料导入,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3、。2.学法: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2.通过对明清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不同特征的比较,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通过对屮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锻炼对长时段的历史现彖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

4、演进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木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分析的能力。同吋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做出符合实际的客观的评判。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I古1,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落日辉煌”的折射。深刻体会中国古

5、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恶劣影响及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落后,产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强烈欲望。重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提问】播放诸葛亮和曹操的图片,二者有共同的职务,都是丞相,从而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古装影视剧,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学生冋答】丞相(或宰相)【引导提问】对,从古至今一直这样认为。其实,这个官职开始不应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到后

6、来,丞相权力过重而被称为“宰相”。大家一定知道“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吧?【学生冋答】“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引导提问】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学生回答】秦朝。【引导提问】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对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学生冋答】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垂作用。积极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教师导入】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了解决这对矛

7、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新课学习】【板书】第一方面:相权与君权【板书】(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板书】1.背景(废宰相)【多媒体】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皇明祖训I•祖训首章》材料二(明朝)中央官制的最大变化是宰相制度的废

8、除。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比元朝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十三年,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因而宣布废相之举。——张帆《屮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汉高祖诛戮功臣,固展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独至明祖,籍诸功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