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ID:42575633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8

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_第1页
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_第2页
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_第3页
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刘昌文摘要:本研究以2004年通过不同手段塑造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依据,结果表明:仅通过单纯化控及早打顶塑造高矮配置栽培模式不可行,通过晩打顶打大顶有利于根系建成、有利于塑造理想冠层结构、有利于棉山通风透光、有利于同步结铃、有利于机械化,可以将亩理论株数从1・8万株增加到2.55万株,增加棉花产量24%左右。关键词:棉花;高矮配置;化控;早打顶;打大顶伊犁棉区$10°C积温平均3600°C左右,无霜期180天左右,7月平均温度在23°C以上,能够满足棉花纤维形成所需

2、的光热条件。与北疆乌伊公路沿线相比,伊犁河谷西部区域春季开春早、气温回升平稳,播期可提前5天左右,秋季早霜时间比北疆晚5天左右,总有效生育期长7天,尤其是早霜及晚霜强度及持续时间均较北疆其他棉区弱及短,只要栽培技术应用得当应该有利于棉花产业的发展。为此随着植棉新技术推广应用我师皮棉单产水平从2000年不足80kg,提高到2007年的125kg/亩,增产近60%。我师棉花已达到如此高水平,还能不能再进一步提高?怎么提高?通过栽培模式改进提高棉花光能利用率是不错的选择!!为提高棉花光能利用率国内外专家从棉花株型、冠

3、层结构、化学调控剂等领研究表明,提高棉花全生育期光能利用效率是棉花获得高产的保障。但是怎样提高棉花全生育期光能利用效率?立足新疆特有的气候特点,只有增加种植密度才可能提高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新疆植棉经验也告诉我们,密度是本区植棉的核心技术,只有在在保证一定密度的前提下棉花产量才有保证,但目前我区种植密度已达1.8万株/亩,如果再单纯的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很难继续发挥棉花群体优势,不利于棉花进一步增产。那么我区棉花种植应该怎样增加种植密度?基于伊犁气候特点,为研究适宜本区新型栽培模式,U2003年分3个阶段研究了高矮

4、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有效地增加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为新型栽培模式研究、应用、推广做铺垫。二、第一阶段:理论形成期2003年冬天开始思考新疆棉花高产的原因,最终归结为1点一高密度。新疆植棉每一次技术更新无一不围绕上密度做文章。首先新品种培育要求为株型紧凑、窄膜植棉到大三膜以及大三膜到小三膜一这为上密度作保障。其次地膜、化控技术、滴灌为增加种植密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冃前还能不能继续增加种植密度?应该可以!!!怎么增加?南疆通过双株双层将种植密度提到新高!!但是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管理不一致、

5、通风透光问题没有解决、机械化操作困难等。经分析认为高矮配制栽培模式可以解决上面问题!!高矮配置怎配模式为什么能够增产,理论基础有哪些:1・增加了种植密度,减少棉花生育前期漏光,提高了光能利用率;2•高矮配制形成理想冠层结构,增加光在群体间的折射率,减少反射,提高光能利用率;3•理想冠层结构有利于解决通风问题。三、第二阶段:理论探索期2004年度试验设计:2004年度化学调控试验安排于农四师农科所,设计为4个处理分别为Al、A2、A3、B三次重复,通过化学调控方式塑造超高密植高矮配置栽培模式,目标要求高行株高45

6、cm,矮行35cm。供试品种为新陆早7号,其中Al、A2、A3种植株行距采用2.35m超宽膜,6X(10+25)+10+50平均行距19.2cm,株距9.5cm。其中:A1处理为全程给矮行止常化控量的4倍进行化控;A2处理为全程给矮行正常化控量的2倍进行化控;A3处理为全程等量化控;B处理采用20+70宽窄行株距10cm带状模式,平均行距45cm。研究结论:通过2004年不同化控塑造高矮配置模式对棉花生长的研究表明,仅从单纯的化控达到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很难在生产上推广种植,也很难实现。另外通过化控费工费时提高了管

7、理成本,另因高剂量药剂导致落蕾、落花、落铃铃小品质差,所以在2005年的高矮实行了更为简便的操作模式,在生产上更容易操作。2005年度试验设计:2005年度试验安排于农四师农科所设计为A、B、C、D等4个处理三次重复,试验采用不同打顶期塑造超高密植高矮配置栽培模式,目标要求高行株高45cm,矮行35cm,供试品种为新陆早8号。其中A处理采用3X(10+25)+10+60,高行于7月15日打顶,保留7台果枝,矮行于6月20日打顶,保留3台果枝;B处理采用3X(10+25)+10+60,高行于7月15日打顶,保留7

8、台果枝,矮行于6月25日打顶,保留4台果枝;C处理采用3X(10+25)+10+60,高行于7月15日打顶,保留7台果枝,矮行于7月1日打顶,保留5台果枝;D处理采用30+50+30+65大三膜栽培模式,于7月15日打顶。株距全部为10cm,其中A、B、C三种处理市理论密度3万株,D处理为1・5万株。研究结论:通过不同打顶期塑造高矮配置模式对棉花生长研究可得出5大结论。棉花超高密植即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