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化的特点

明清文化的特点

ID:42598882

大小:27.1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8

明清文化的特点_第1页
明清文化的特点_第2页
明清文化的特点_第3页
明清文化的特点_第4页
明清文化的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文化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清文化的特点冯天瑜  明代和公元一八四○年前的清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晚期。在这几百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虽然已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而明清两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由于实行科举制度,朝廷可以通过吸收各阶层人士参与政权,从而扩大统治基础,以保持封建政权的稳定,用不着与市民结盟,王权也就无意促进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而且往往起着阻碍作用。这同西欧各国中世纪末期出现的统一的封建王权的历史作用大不相同

2、。在西欧,王权为着打击封建诸侯的割据势力,必须赢得城市市民的支持,为此,王权采取了若干措施促进统一市场的建立,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总之,明清两代虽然有新的社会因素在萌动,但就全体而论,还是沿着秦汉以来封建帝国的故道缓慢运行。正由这种社会格局所决定,明清文化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文化宗主地位  与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的晚年阶段相适应的明清文化,其显著特征是,较先秦、汉唐儒学更富于思辨色彩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曾将中国封建时代(秦以后)的学

3、术文化按时代进行分类排列: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证学。这种分类虽不尽科学,未能区别同一时代的对立学术派别,但也大致勾勒了各个朝代文化的主潮。  明清盛行的“理学”,又曰“道学”1,由唐代韩愈、李翱开启先河,胡瑗、孙复、石介等“宋初三先生”加以酝酿,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五子”正式创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明代自太祖开始即尊崇程朱,成祖又命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编撰《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用程朱解释的四书五经作为钦定的教科书,科举考试也以此命题和作标准答案。天下士子欲求显达,无不追踪程朱足迹,熟

4、记朱熹对四书的阐释,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明中叶出现的河东派薛瑄、崇仁派吴与弼都以程朱为本,以躬行复性为主。直到王守仁倡导的姚江派(或称阳明学派)才有所变通。  理学作为宋、元、明、清四代儒学,与汉儒古文经学不同。汉儒治经重在名物训诂,将经书作历史典籍看待,而宋儒、明儒则多借经书阐述义理,故称其学术为“理学”。但理学并非一个学派,它是十至十九世纪中叶思想史断代的总称,其内部派系丛生。如宋代理学即有以周敦颐为首的“濂学”,以程颢、程颐为首的“洛学”,以张载为首的“关学”,以朱熹为首的“闽学”。它们虽各有差异,但都力图将封建政治原则和伦理道德本

5、原化,都是从孔孟出发,围绕“现”、“气”,“道”“器”“心”、“物”等范畴,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从不同的本体论角度,论证封建秩序的永恒性,将纲常名教归结为宇宙的本原——“理”。这正是理学受到封建统治者青睐,成为封建社会晚期文化正宗的原因所在。  程颐与朱熹是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学说相近,共称“程朱理学”。这个学派断言,“现”是离开事物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休,所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2。这里的“理”,指的是封建伦理纲常,与人们的生活欲望是对立的。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3。二程则号召

6、人们绝对遵守封建伦理教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4。这种思想显然是为封建统治者制造“顺民”服务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在中国,那个普遍的意志直接命令个人做些什么,个人则敬谨服从,因而失掉反省与自我。”(G·F.Hegel,PnilosophieGeschichte第173页)明清统治阶级之所以借重程朱理学,将其确定为官方哲学和科举考试的范本,原因正在于这种学说大有利于对各阶层民众实行精神奴役。清人戴震曾对此作了揭露:“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5  与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相违,南宋还出现了另一理学派别,即以“

7、心”为最高范畴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陆九渊的“心学”。这个学派提出“吾心即宇宙”,“心即理也”等命题。明代的王守仁不满于程朱理学的疏远人情,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形成“阳明学派”,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主旨,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俱有的“良知”。阳明学派在明中叶以后风靡一时。《明史·儒林传》说,阳明学说“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阳明学的兴起,表明程朱理学出现危机;而中世纪哲学发展到阳明心学,已走到极端,一种具有新因素的思潮行将崛起。不过,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强固性、

8、迂回性,清代前中期仍然呈现理学回光返照的局面。当时虽然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的对垒,但理学的统治地位并来发生根本动摇,广大士大夫的主要精力仍然投入钻研儒家经典和揣摸八股时文上,反对变革、轻视自然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