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ID:42660005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选择上壤肥力较高、土层深厚、团粒结构良好的地块。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丰富,才能持续均衡地供给养分,保证小麦生长期内部脱肥、不早衰,正常成熟。高产攻关实验表明,超高产田土质以屮壤为最好,两米土层内没有过沙过黏的层次。土壤肥力指标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3%以上,碱解氮90毫克/千克,速效磷27毫克/千克,速效钾110毫克/千克防止后期。土质过于黏重的地块,适耕期短,坷垃多,难以达到苗齐、苗匀;土质偏沙的地块,保水保肥力差,后期供肥水能力不足,也不易获得超高产的目标。土壤I才I粒结构良好,水、肥、气、热的状况才协调稳定,保水保肥作用

2、好,能为小麦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2•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超高产田的施肥原则:一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使用;二是要氮、磷、钾配方施用;三是氮肥后移施用,以延缓高产田后期衰老。耍达到产量在600千克/667平方米的超高产目标,每667平方米施肥总量为有机肥3000~5000千克,纯氮(N)16~20千克,磷(P205)10~12千克,钾(k2())7.5~10千克。其中全部有机肥、氮的50%、全部磷肥、钾的70%作基肥随翻耕施入地下,余下30%的钾肥施于畦面,50%的氮肥在拔节期追肥。3.精细整地采用机耕,深耕细作,足境下种。耕深23〜25厘米,不漏耕,耕耙

3、配套,无明暗坷垃;平整后作畦,以便浇水。播前境前不足时,应造境播种。4.合理密植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河南、山东、河北省的超高产实践表明,有两类品种以不同的产量偶获得超高产栽培,一是分成穗率高的多穗型甜种,这类品种达到每700千克/667平方米产量结构是穗数54万穗/667平方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46克左右。为此,其群体结构应为:基本苗7万〜10万株/667平方米,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倍,穗数45万〜50万穗/667平方米。泰山23号和济麦22号属分藥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小麦品种。二是分成穗

4、率较低的大穗型甜种。这类甜种达到每公顷700千克/667平方米产量结构是穗数45万~50万穗/667平方米,穗粒数48粒、千粒重45千克左右。为此,其群体结构应为:基本苗13万〜15万株/667平方米,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倍,穗数45万〜50万穗/667平方米。泰山23号和济麦22号属分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小麦甜种。二、提高播种技术1.适期播种超高产试验表明,10月厂12口,口平均气温下降到16°C左右,是小麦最佳播种时期。2.适量播种基本苗是创建合理群体的基础,按照品种成穗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充分发挥詁种

5、的增产潜力夺取高产的关键。精播的播种量耍求基木苗数为10万~12万株/667平方米。穗数要求,中穗型品种在35万~45万穗/667平方米;多穗型品种,穗数可达50万穗/667平方米左右。3.提高播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要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采用种衣剂包衣;二是使用精播机播种,播种时,精确调整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3〜5厘米,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三、田间科学管理1.冬前管理一是冬前管理要因苗进行。出苗不匀时,要在植株开始分葉前后,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对遇到异常暖秋或

6、暖冬气候,麦苗发生旺长或超过合理群体时,应及时采取镇压、深锄断根(7~10厘米)或喷施壮丰安控制旺长。二是浇好越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C浇越冬水,不施冬肥。浇好越冬水,冇利于保苗越冬,预防小麦发生冻害,同时有利丁越冬后早春保持较好的境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2.返青期管理一是锄划松土。攻关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应控制肥水,主要管理措施是人工划锄,要求划锄广2遍,达到保境、增温、除草的目的,促进麦苗早返青、早生长。二是起身期化控防倒伏。前期没有化控的麦苗。于小麦起身期采用壮丰安40毫升/667平方米对水20~30千克均匀喷雾,控制基部节间

7、徒长,防治后期倒伏。三是化学除草。可选用2,4-DT酯和二四甲氧水剂等除草剂。3•起身至拔节期管理一是拔节期视苗情合理运筹肥水。起身、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视苗情合理运筹肥水,既可提高小麦分篥的成穗率,又可增加穗粒数,为提高小麦单产打下良好基础。超高产田地力基础好,苗情长势壮,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推迟到拔节中后期(倒二叶露尖至挑旗期);对成穗率较低的大穗型品种,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应在拔节中前期(倒三叶露尖至倒二叶露尖期),利于提高分藥成穗率。拔节期追施氮肥,即氮肥后移,防止后期群体过大,是小麦超高产的关键技术。二是防止倒伏。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