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

ID:42666357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_第1页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_第2页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_第3页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贫血: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屮的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通常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20g/L,在年女性小于110g/L,即存在贫血。2.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质内有散在的大小和数量不一深蓝色颗粒,称为。这种细胞称为点彩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3.网织红细胞:指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Z间的尚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用煌焦汕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嗜碱性物质凝聚成颗粒状,颗粒又可构成网织状,故称此红细胞为

2、网织红细胞。网状结构越多,表示该细胞越幼稚。4.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行的速率,简称血沉。沉降的速率主要与红细胞本身和血浆成分有关,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多可使血沉加快;门蛋白、粮蛋白等可使血沉减慢;胆•固醇使血沉加快;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严巫贫血时血沉加快,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红细胞形状対血沉也有一定的影响,红细胞直径越人,厚度越薄,血沉越快,而球形红细胞不易形成缗线状,血沉减慢。5.类白细胞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产生的白细胞总数显苦增高,外周血中岀现幼稚红细胞,类似白血病的血象。这是一种暂

3、时性和可逆性的反应,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原因很多,以感染最多见,英次是恶性肿痫、急性中壽、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电离辐射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肿瘤所致的除外)。6.核左移:指外周血中杆状细胞增多大于5%(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细胞等)。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7.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屮性粒细胞以3叶核为主,若5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肿瘤代谢的一些药物应用后。在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出现核右移属于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

4、出现核右移,常提示预后不良。&棒状小体(Auer小的: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P6um,-•条或数条不定,称为。这种小体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生白血病。9.血小板粘附:指血小板粘附丁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及带负电荷表面物质。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a.GPIb-X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c・内皮下组织。10.血小板聚集:指血小板彼此之间的粘附。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a.GPIIb、GPIIIa;b.纤维蛋白原;c.钙离子。11.出血时间(BT

5、):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口然流出到口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的长短主耍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受血浆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作用影响较小。9.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代表血液中血小板大小的离散度,PDW减小表明血小板均一性高,PDW高表明血小板人小悬殊。10.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lnil即町出现淡红色,称为。11.镜下血尿:每高倍镜视野见3个以上红细胞时,外观无淡红色称为。12.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等损害,引起肾小

6、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13.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炎症或屮毒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而出现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和的蛋白尿,称为。尿屮以匹微球蛋白、溶菌嗨等增多为主。14.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及肾小管产生的蛋白尿称为。多见于匹微球蛋白及中分子量的白蛋白同时增多。15.溢出性蛋白尿:血循环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的蛋白质超过肾小管加回吸收能力,于尿中大量出现。16.功能性蛋白尿:机体在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

7、暂时性轻度蛋门尿,主要因为造成肾血管痉挛或充血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所致。当诱发因素消失时,尿蛋白也迅速消失。17.体位性蛋白尿:乂称直立性蛋白尿。是由于体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蛋白尿,卧床时尿蛋白定性为阳性,H立若干时间后即可出现蛋白尿。18.管型:为尿沉渣屮有匣要临床意义的成分,它的出现提示有肾实质损害。它是尿液屮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19.肾小球滤过率(GFR):设该物质血浆(淸)浓度为P,该物质尿屮浓度为U,单位时间(min)内尿量为V,清除率计算的基本公式为:P*GFR二U*V

8、GFR二V/P*U.20.在清除率中所用物质应基本具备如下条件:①能自山能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②不通过肾小管分泌或被巫吸收。③该物质在血及尿中的浓度测定方法较简易行,适于常操作,有较好重复性。④试验过程中该物质血中浓度能保持相対恒定。21.内牛肌酹清除率(CCr):测定单位时间内肾排出肌酹的总量与同一时间该物质血浆浓度之比。参考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