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

ID:42668747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_第1页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_第2页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_第3页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_第4页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姓名:常首鸣班级:08级外应2班学号:2008142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德国。它既继承了传统译论的合理的成分,又突破了其束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整个翻译界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发展思路。本文简要介绍功能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并对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评述。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功能,忠诚一、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罗马帝国的翻译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功能派翻译理论虽然直到20世纪

2、70年代在德国才首先产,可综观历史,翻译的功能观却在翻译实践中早为有所表现。可是,无论中外,翻译的标准往往更多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本字面上严格忠实,因此在翻译的意图、目的和译本所起到的实际效果之间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距离,这样翻译活动的执行者就常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被圈定在语言范围之内,翻译理论家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随着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此时,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成为一种必然,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二、功能派主要理论功能主义理

3、论将翻译定义从翻译即把原语文本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扩展到翻译行为,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指出翻译涉及跨文化的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功能派理论中对等原则的位置与语言学派大相径庭。对等原则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基础,而功能派只将其视作特定情况下采用的原则。功能主义理论是以目的论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更符合翻译实践。德国素有研究功能翻译理论的传统,凯瑟琳·赖斯(KatharinaReiss)、弗米尔(Hans.Vermeer)、曼特瑞(JustaHolzManttari)、诺德(ChristianeNord)为其代表人物,他们为功能派的创立和发

4、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将浅述他们主要的学术理论。1。凯瑟琳·赖斯(KatharinaReiss)在她发表于1971年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thePotentialsandLimitations)一书中,赖斯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一方面她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另一方面她也认为应该以“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文本,并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她称这种翻译为“综合性交际翻译”。但是在实践中雷斯发现“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有时也是不该追求的。这些例外的情况是由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

5、ionbrief)”造成的。雷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而应该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因此,翻译批评不能仅仅依赖对原语特征的分析,而应该考虑译文在功能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汉斯·威密尔(HansJ.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赖斯的学生威密尔进一步打破了等值理论的束缚,主张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他根据行为理论提出:翻译(包括口译)是一种交际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其他情况下则也包括把图片转

6、换成音乐,或者把设计图转换成一幢大楼)。因此,翻译有是人的一种行为。根据行为理论,威密尔进一步指出,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目的的行为,它既是构成具体情境的一部分,又对情境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情境是根植于文化背景的之中,对任何一个特定情景,以及在特定情景中的语言的和非语言因素的判断,都取决于情景以及情景中具体因素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威密尔称自己的理论为skopostheory,即翻译“目的论”。Skopos这

7、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比如为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但通常“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也就是说,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一特殊需要,在理想状况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