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

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

ID:42672585

大小:503.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9

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洗末煤系统选煤脱粉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洗末煤系统选前脱粉的实践与探索张春平成庄洗选厂[摘要]由于细煤泥量的增加,煤泥水处理已经成为制约选煤厂正常生产运行的瓶颈。通过对煤质资料进行分析,如果在末煤入洗前进行脱粉,可大大降低系统煤泥处理量,从而有效缓解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成庄矿洗选厂通过改进工艺、增设弛张筛等一系列技术改造进行脱粉实践与探索,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洗末煤系统;脱粉;实践与探索1.前言入厂通过原煤筛(13mm分级)一次、二次分级,粒度大于13mm的块煤进入重介斜轮分选机进行分选,分选出的块精煤经脱介、粒度分级后进入商品煤

2、仓,分选出的矸石经脱介后,转载进入矸仓,入料粒度要求小于13mm的筛末煤,经主洗车间原煤分级筛分级后,经皮带机转载后进入洗末煤系统进行洗选。2.改造前状况和存在问题目前成庄洗选厂有三台耙式浓缩机,洗块煤、洗末煤产生的煤泥水统一到30.5m浓缩机浓缩,底流打到压滤车间,压滤厂房有3台KM600压滤机和3台KM300压滤机,日处理煤泥800吨左右,基本满足目前生产需要。但随着井下原煤产量和洗末煤量的的逐年攀升,洗煤过程产生的副产品----细煤泥的量也在成倍的增长,系统存在以下问题:2.1洗末煤回收率偏低。

3、由于入洗原煤中0—13mm的粒级含量约占总量的55%,而成庄矿洗选厂洗末煤车间设计年入洗能力为240万吨,进入洗末煤系统的筛末中的粉煤含量大约占总量的18%,粉煤含量较高,造成末精煤回收率偏低。2.2煤泥水处理压力巨大。粉煤含量高一方面造成精煤回收率降低,另一方面造成煤泥产率偏高,煤泥水处理压力巨大,煤泥水处理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当井下遭遇地质构造时,煤泥粘度增大,成饼时间延长,浓缩机扭矩增大,需要洗末煤系统间断停产来保证正常运行,煤泥水系统已经成为制约洗选厂正常生产的瓶颈。1.理论分析及实践:一次筛

4、分和二次筛分后粒度变化表粒度(mm)一次筛分%二次筛分%+627.6946.566~329.8524.423~1.519.7613.651.5~0.511.388.80-0.511.316.56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原煤经过一次筛分、二次筛分的筛下物中1.5~0.5mm,-0.5mm的含量差别很大。假想如果将一次筛分筛下物作为产品直接入仓,二次筛分的筛下物进入末煤车间入洗,将会大大减少粗、细煤泥的产生。在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条件下,将305、306(一次分级筛)筛下溜槽改成分叉溜槽,通过翻板动作进行煤流

5、走向控制,一次分级筛分的筛下物作为产品通过胶带机转载上末煤胶带机入仓;307、308(二次分级筛)的筛下物通过3318、3319胶带机运输、转载到末煤系统洗选加工。根据煤的筛分组成计算二次筛分筛下物量,仅占筛末煤量的30%,不能满足末煤入洗量的要求;因此技术改造时将一次筛分分为两段,一段直接入筛末仓,一次筛分的二段和二次筛下物通过转载到末煤系统进行加工。如下图所示: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当矿井原煤水分高,筛分效果差时,筛下物量少,不能满足入洗末煤量的要求;同时洗块煤产生的煤泥量增加;由于入洗的末原煤有一

6、半入料是一次筛分筛下物,因此系统细泥量也没有明显减少。因此,要彻底改变现状,进一步进行了技改。1.改造方案:方案基本思路: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条件,尽量减少对现有系统的变化和影响,降低项目成本,同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4.1加装弛张筛。在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条件下,将原有的338、3319胶带机拆除,布置弛张筛。将原煤一次分级筛(305筛和306筛)的筛下物,通过增加弛张筛(6mm分级)将筛下末煤分为两部分,即粒度6--13mm的筛末煤和粒度0--6mm的筛末煤,粒度0--6mm的筛末煤直接转载进入筛末煤仓,

7、粒度6--13mm的筛末煤皮带机进入洗末煤车间进行洗选。4.2对筛下溜槽进行改造。拆掉原有一次二次筛下溜槽,增加新溜槽,入料到弛张筛上。4.3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筛下物粒度组成粒度(mm)306(%)308(%)306+308加权后+627.6946.5633.986~329.8524.4228.043~1.519.7613.6517.721.5~0.511.388.810.52-0.511.316.569.73筛机选择:由现场空间位置主要考虑筛机宽度超过横梁跨距,选择UFDB30100弛张筛。筛缝选择

8、:弛张筛为6mm分级。由上表粒度组成分析,原煤一级筛分后,测得0—3mm的含量为42%,3—13mm的含量为58%,6-13mm的含量为34%。原煤一级和二级筛下量为550-600t/h,UFDB36100进行3mm分级,筛分面积不够,因此不考虑3mm分级;+6mm的含量为34%,基本能满足单系统的能力要求,因此考虑进行6mm分级。基于以上数据进行方案设计:在一级原煤筛下3319和3318皮带下各布置一台末原煤分级弛张筛,筛型选择UFSB36100:6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