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

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

ID:42675700

大小:147.8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19

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_第1页
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_第2页
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_第3页
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_第4页
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文化生活》专题01文化与生活(A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政治系列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基础测试卷A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文艺界委员呼吁守护中国的传统乡村,留住人们的“乡愁”。广义上讲,乡愁是从自身非居住地和非经历的事物屮获得的一种文化感受、文化启迪或文化认同感,是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乡愁()①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②属丁•非意识形态的文化③根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④是人们社会

2、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由乡愁的含义可知,乡愁属于文化,乡愁是一种文化感受,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文化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人的王观需要,故扫E除。题肢②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挂除。故本题答案选乩【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知识拓展】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角度看: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所以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所以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角

3、度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造活动等(国家角度);每个公民应该努力接受教育、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个人角度)。(3)从文化与实践的关系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①因为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共性和个性,因此,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都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可

4、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角度看: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耍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继承、保护民族节口、文化遗产等;②要利用商业贸易发展教育,利用大众传媒等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④要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消息,近日广西住建厅、文化厅、财政厅岀台《加强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广西将按照“调查建档一一编制保护发

5、展规划一一保护修缮一一改善人居环境一一适度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对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对重要而又闲置的历史建筑,将探索政府冋购、社会认领保护等多渠道保护方式。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依据是()①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③是展现中华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标志④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传统建筑的理解。①③说法正确。②与材料主旨內容不符.传统思想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⑷说法错误。2.2015年1月15日至24日,韩国KBS电

6、视台推出新年特别纪录片《超级中国》,全血介绍中国发展现状,观察小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在韩国掀起了一阵“屮国热”。材料说明①文化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耍手段③科技推动了文化的传播①我们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科技推动了文化的传播,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材料体现的是屮国文化对外传播,不是世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排除④。1.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

7、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③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也说明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①②正确;③中的“

8、趋同”说法错误;④材料未体现。2.随着社会的变迁,春节出现父母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逆向探亲”等新风俗,人们对“家”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亲人团圆,何处不是家?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变化体现了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④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