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

ID:42704596

大小:37.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0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_第1页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_第2页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_第3页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_第4页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纵向梳理]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耕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个体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实行精耕细作。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3.工商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其中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在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曾出现长期领先世界的历史发展阶段。4.经济重心经历了由西向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5.经济思想农本商末是中国古代长期奉行的经济思想,在明

2、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6.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经济母体内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7.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还实施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针对训练]1.(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盟高三模拟)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B.精耕细作的特点8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体现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

3、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并没提到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并没有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之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辛勤劳作只能维持温饱,并不能说明人们生活美满幸福,故D项错误。]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8制统治的经济基础。(1)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

4、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

5、育。个体小农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赋税沉重,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针对训练]2.(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A[材料中这种做法只是

6、“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即国家垄断经营,而非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故A项错误,“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有利于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故B项正确;这种做法“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表明盐铁业国有化政策之前已经产生,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官营手工业已经出现,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81.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3)科技

7、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经济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8的重要条件。(1)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1.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