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世家

读《孔子世家

ID:42719345

大小:27.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1

读《孔子世家_第1页
读《孔子世家_第2页
读《孔子世家_第3页
读《孔子世家_第4页
读《孔子世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孔子世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孔子世家》之感初中时曾经读过《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只可惜当时由于文史功底的原因,没有读懂,现在再次翻开这本史家之绝唱,再次读这篇关于圣人的作品,觉得受益颇多。太史公对于孔子的评价很高,原文如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一个“圣”字道尽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敬仰之情。那么太史公又是如何展现孔子作为圣人的不平凡的一生呢

2、?(一)礼史书曰:“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夡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可以认为孔子就是那个时代“礼”的代表人物,所以,礼也是最能展现孔子的风采。《史记》中主要用了四个部分展现孔子的“礼”。首先,在对孔子幼年的描写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从小就学习礼仪,演习各种礼仪动作。对于一个普通孩子而言,在这样的年龄大概还不太清楚何

3、为礼仪吧,但是孔子这时就已经接触礼仪,并开始学习礼仪,由此可以看出,礼仪对幼年的孔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空口无凭,太史公接下来这样记载“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袂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以孔子葬母这件事情充分证明了孔子在礼仪方面的突出表现。之后,太史公还添上了这样的评价: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更是展现了孔子年少好礼的杰出表现。其次,对于孔子的礼仪描述源于晏婴的一段话:“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

4、,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这段话从表面看上是晏婴对孔子好礼的批评,他认为孔子的礼不能用来引导国民,这样的繁文缛节是不可能治理国家的,但是对于晏婴反对孔子之礼的原因又很特别:“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他认为孔子在礼这一方面造诣很高,其中的学问是几代人都不可能学会的。这一段看上去是对孔子之礼的否定,实则是赞叹孔子在礼仪上的成就很高,所谓“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太史公对孔子之礼的佩服由此看出,这里也不得不感慨太史公文笔的精妙,试想:若是这样的评价

5、直接写出来该有多么无趣和空洞啊,但是太史公却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心中的想法,真可谓神来之笔!第三,如果太史公对孔子之礼的描写就到此为止,那也太可惜了,所以在叙述了孔子的其它经历之后,太史公再次回到了“礼”上。这次司马迁记载了定公十年齐鲁会见的事情,在这次会见中,孔子两次打断齐国的演奏,以礼乐不符为由,把齐国的乐人赶下台,优倡侏儒尽数腰斩。对于这件事情,“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最后“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孔子仅仅凭借着“礼”就征服了齐王,可见孔圣在礼这方面的造诣达到了何种境界。除此之外,这段文字还可以与之前齐景公不采用孔子之礼形

6、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不仅表现了孔子在“礼”上的成就,而且通过事实直接否定了晏婴对孔子之礼的批评,这样的写法的确很精妙。第四,为了展现孔子之礼,太史公还这样写道:“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这一段文字是孔子对礼的论证,他认为“礼兴”的最初根源是“名正”,而“礼不兴”的后果是“刑罚不中”,刑罚都没有保障,国君又如何治理人民呢?这也是《孔子世家》中最直接展现孔子之礼的文字。对于孔子之礼的描述,太史公采用了各种手法,

7、有举例直接证明,有通过别人的评价,还有鲜明的对比,孔子对礼的直接表述等等,这么多种多样的手法让读者觉得孔子在礼上的造诣的确是前无古人,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刻画出一个精通礼仪的圣人形象。(一)乐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作为六艺之一,乐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乐也就不可不提了。《孔子世家》中对于孔子善乐的描述不多,明显的只有两处:1.

8、“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