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

ID:42723804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0

中医药适宜技术_第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_第2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_第3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_第4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适宜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疾病的推拿疗法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属于祖国医学闪腰、岔所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闪挫或强力举重及屈伸俯仰损伤而血脉凝滞,经络壅滞,从而卒痛而不能转侧。临床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多为持续性,可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检查:早期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一般压痛点就是损伤部位,是对于疼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多数患者有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和腰背筋膜,继而又可引起脊柱生理性曲线的改变,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治则治法:舒筋通络,

2、活血止痛。常用手法:扌衮、点按、推、拍、摇等。操作步骤:1、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扌衮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至疼痛处往返3-4遍,约3-5分钟。2、用肘点法点按腰阳关、肾俞、委中等穴,以酸胀为度,每穴约1分钟。3、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约2-3分钟。4、双手虚掌拍击腰部,以皮肤微红为度,约2-3分钟。5、掌推双腿:两手掌心相对,分别放在左腿内外侧,从大腿根部开始,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再以此方法推右腿1分钟。特别提示

3、:1、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2、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背肌肉锻炼。常见病症有穴位贴敷疗法(一)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等肺系疾病咳嗽由外感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使肺气上逆而引发,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喘即气喘、喘息,以气息迫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作为一个症状,喘可以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个阶段的主证时,即称为喘证。这些疾病都具有久咳久喘,反复发作的特点,大多属于虚寒证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畏

4、寒,冬季症状明显加重或感受风寒后发病,而夏季病情减轻或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沉或弱。治法:温经散寒操作步骤:采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消喘膏药物组方选温经散寒、辛香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炒白芥子21克,醋元胡21克,细辛12克,甘遂12克,药物烘干或焙干后共研细末,取老姜汁的原汁(药物刺激量略高)或用清水稀释2-3倍(药物刺激量较小)作为粘附剂,糅合药粉,制成18份球形膏药丸备用,药物可以临时配制,也可以密闭包装冷冻储存。贴敷时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期间使用。每两次之间间隔7-10天,三或四次为一个疗程(与当年伏天次数一致);每年

5、贴1-2个疗程,连续3年为一个治疗周期。如有效本疗法也可长年使用。贴敷方法:取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穴位加减:喘息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皮肤反应:药物贴敷于穴位后,多数患者局部会出现麻木、温热、烧灼感、疼痛、微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患者多能忍受。特别提示:1、具有虚寒型特点的鼻鼽(变应性鼻炎)也适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2、贴敷药物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贪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常见疾病

6、的拔罐疗法腰痛病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其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等。治法:取腰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及留罐法。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先在背腰部正中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罐扣在督脉上,医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缓慢沿督脉推进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深红或紫色为度。然后

7、于腰部脊柱两侧同法操作。起罐后,擦净润滑剂。1周1-2次,5次为一疗程。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临床按病位深浅以及病情轻重,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危重;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本病的形成,主要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偶因忧思恼怒,或以劳累、房劳等因,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火挟痰上扰,蒙蔽清窍,发为中风。具体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

8、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本病相当于中医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本节主要讲述中经络的毫针治疗。1、半身不遂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