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ID:42726278

大小:172.1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0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考点规范练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规范练第34页  一、选择题1.(2015江苏徐州期末)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民族经济工业化      B.礼仪风俗简洁化C.民间服饰西洋化D.社会生活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题眼是“新国民形象”。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的穿着打扮,并没有反映工业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国民装扮,并未涉及礼仪习俗的变化,故B项

2、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新国民穿着的西洋化特征,排除C项,“自由帽”“文明装”“进步靴”“义务话”等信息反映了社会生活出现了近代化特点,D项正确。2.(2015河南洛阳一模)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导学号26400112〛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

3、国社会习俗的变化,题眼是“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题干没有涉及服饰西化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穿着的改变,没有体现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故B项错误;在中国古代,服装是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到了近代,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就可以穿得很好,无论地位高低以及从事何种工作,这说明了服装使传统的等级尊卑观念发生了改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攀比的风气,故D项错误。3.右图漫画《滑稽魂》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内容反映

4、出(  )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技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7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题眼是“取个火吧”。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人们不可能普遍使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灯点烟枪正说明了“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4.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

5、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题眼是“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概用长揖”。鸦片战争后,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仅为部分陋习、部分省份,不能说明此时陋习基本被清除,故B项错误;材料“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说明部分官员已经接受一些近代习俗,故C项

6、正确;一些省份仅革新陋习,不足以说明地方摆脱中央控制,故D项错误。5.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答案:B解析:本题题眼是“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本质”。从“风气固判然两截”可知城乡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但不是对材料“本质”的反映,故A项错误;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乡观念差距是由新式交通工具

7、带来的,这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差距拉大,故B项正确;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并非“本质”,故C项错误;交通发展会带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但不是影响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故D项错误。6.(2015辽宁抚顺期末)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冲击着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导学号26400113〛答案

8、: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题眼是“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20世纪30年代,汽车在中国还未成为主要的出行工具,故A项错误;“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7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上海一地的交通状况,并未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