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ID:42729758

大小:211.5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21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1页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2页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3页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4页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目标突破1、近代化的含义2、近代化起步阶段包含的四大运动3、四大运动的基本要素4、四大运动的对比及相互关系5、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具有的特点6、近代化与民主革命任务之间的关系7、学以致用解决问题1、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过程,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2、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四大运动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一艰辛历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四大运动的基本要素洋

2、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目的),洋务派主张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建设近代化国防。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创办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内容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败因1.根

3、本原因在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单纯依靠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它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失败说明依靠封建官僚地主搞近代工业,既挽救不了腐朽的统治阶级,也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灾难。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背景1.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沉重的外患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2.经济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了近代化的又一次探索。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

4、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发展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译述《天演论》,介绍进化论,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振奋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高潮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开始。内容见教材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结局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败因1.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软弱性,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根本)2.顽固势力强大,变法阻力大。(1.自上而下的

5、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又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独自承担起改造中国社会的任务,同时封建势力不容许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通过改良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行不通。2.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性质作用辛亥革命(191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兴起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革命派形成)2.经过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同帝国

6、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2.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主张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高潮1911年武昌起义,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土崩瓦解。成果1.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民主共和国观念日益深入人心。4.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结果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

7、,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败因1.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软弱性,不能充分发动群众;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根本)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反革命势力强大。失败说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行不通。新文化运动(1915开始)背景1.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