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

ID:42745889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0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_第1页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_第2页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_第3页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_第4页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与全国革命老区县申报材料汇编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典型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全省共有4&5万平方公里土地,8600万人口,是我国茧丝绸的发源地,曾为我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近年来,在原国家经贸委、商务部、国家茧丝办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行业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茧丝绸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结合四川茧丝绸行业实际,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和契机,抓改革转机制,抓调整谋发展。全省茧丝绸行业已初步实现了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和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一个

2、重点丝绸工业生产基地、两个重点外贸龙头企业、三条优质蚕丝产业带"的产业大格局。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四边桑”一统天下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全省小桑园、大行间作桑已经占全部蚕桑生产的70%,“四边桑”仅占30%。全行业产业聚集度得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现将我省茧丝绸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深化茧丝绸流通体制改革和实现区域性结构调整中所做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我省茧丝绸行业的基本情况四川是我国茧丝绸主产区之一,西部地区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基地,茧丝绸产量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茧丝绸总量占西部十省区的近70%。20

3、**年全省生产一代杂交种305万张,出库284万张,发种297万张,生产蚕茧186万担,收购蚕茧145万担;生产丝类产品产量11600吨,生产丝织品4600多万米。全省现有蚕农300万户,栽桑面积折合约160万亩,全省现有与蚕农建立稳定关系的蚕丝产业化企业189个,蚕农栽桑养蚕常年收入约12亿元左右;丝绸工业企业256家,其中纟巢丝企业156家,生产规模61万绪,其中自动缥24万绪;绢纺企业3户,生产规模33600万锭;丝织企业46家,生产规模17600台,其中无梭织机251台;练印染企业7户,生产能力15000万米,其中印

4、染能力6000万米。20**年丝绸工业总产值26亿多元,丝绸企业出口创汇3.22亿美元。今年以来,全省春蚕种出库77万张,实发春蚕种86万张,春茧生产2.7万吨,收购2.4万吨,同比减收0.4万吨,夏季蚕种出库64万张,发夏种71万张,夏季产茧2.1万吨,收购1.85万吨,同比减0.25万吨,正秋蚕种出库75万张,发种79张,晚秋出库28.5万张。1-9月生产丝类产品9479吨,同比增加38.2%,生产丝织品3439万米,同比增加8.6%出口创汇20736万美元,同比减少18%,生丝出口和坯绸出口约占全国的1/5。二、近年来

5、推进茧丝绸区域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一)积极推进蚕茧生产区域性结构调整,构建三条茧丝优质产业带我省蚕区面积大,过去长期沿续广种薄收的养蚕方式,粗放式的经营形成了户户有桑,家家养蚕生产格局。1997年前全省共有129个县从事蚕桑生产,养蚕农户最多时达650万户。由于饲养分散,管理技术跟不上,造成蚕茧单产低、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冲击,到1997年时,全省茧丝绸生产跌入近二十年来的最低谷,全省蚕茧产量仅137万担,生丝生产仅7800多吨。同时,由于分散经营,养蚕技术无法长期稳定推广,造成蚕业基础脆弱,难以形成茧丝

6、绸产业化体系。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十五茧丝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东桑西移”战略,为我省茧丝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省政府在组织对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调研时,确定由我委牵头进行茧丝绸产业化专项调研。我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委领导的带队下,先后对全省茧丝绸主产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项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省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的实施规划方案。经各有关部门研究,省政府确定茧丝绸行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六大农业产业链之一。针对我省蚕桑生产的现状,我委提出了优势茧丝产区布局的原则:具有适宜建立茧丝产业带的最适生态条件,区域优

7、势明显,光、热、水和土地资源适合发展茧丝生产,生产规模适度,蚕茧原料质量好,区域内以实现茧丝原料生产和加工的有机结合,原料生产和市场需求基本适应。按照优质茧丝产区布局的原则,我们和农业部门一道分析全省各地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条件,确定以凉山为主的攀西茧丝产业带、以南充、绵阳为主的川北茧丝产业带和以宜宾为主的川南茧丝产业带为我省重点发展的三条优质茧丝产业带。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凉山、南充、绵阳、宜宾四大产茧地区和中江、乐至两个主产县为主的生产格局,四区两县生产蚕茧约占全省的3/4,蚕茧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并由此带动了全省

8、的单产和质量的提高。在围绕建设优质茧丝产业带的工作的同时,我们在重点产区内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基础工作,在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全省已经完成了蚕种的换代工作,为全面提升蚕茧单产和质量创造了基础条件。近年来,蚕茧单产不断提高,质量指标逐年上升,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