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2790788

大小:38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21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据记载,西周时期,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寓意“敬天保民”。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后来,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这反映了A.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B.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等信息可以看出,周

2、天子重视农业生产;从“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来看,说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周天子具有绝对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地位,排除C项;西周时期没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2.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些改革A.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B.抑制了土地兼并C.使齐鲁先后成为霸主D.打击了豪强势力【答案】A【解析】-21-【详解】从材料中的“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来看,这些税制

3、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答案为A项。当时土地制度刚刚开始向私有转变,还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排除B项;鲁国不是春秋五霸之一,排除C项;这些措施并非针对豪强,排除D项。【点睛】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初税亩”,即按亩收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3.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用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C.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D.生产

4、资料投入增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注重农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等措施,均是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改进,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来获取较高的收成,排除D项。【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包括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农田灌溉、土壤环境、注重农时等多方面的措施

5、。4.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ù,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A.翻车-21-B.筒车C.高转筒车D.风力水车【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下田戽(hù,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钩”可知,材料中描写的是灌溉工具,从材料中“丁男踏车”可知,此工具的动力是人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翻车的动力是人力,筒车的动力是水流,高转筒车的动力是人力或畜力,但材料中的高转筒车的动力不能看出是人力还是畜力,风力水车的动力是风力。综上分析并结合材料

6、中的图片可知,翻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BCD项,综上分析,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都不符合题意,排除。5.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来看,说明宋朝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布局。故答案为C项。南宋时期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均在临安,排除A项;“皇宫反倒偏居一隅”和专制皇

7、权是否受到削弱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于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6.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A.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的特征B.商帮推动城市的繁荣C.市镇专业化分工十分明显-21-D.市镇坊市界限已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那样的市区”等信息可以看出,随着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南宋时还没有出现商帮,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

8、及市镇的专业化分工,排除C项;坊市界限在北宋时期已被打破,排除D项。7.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A.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B.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C.加重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