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ID:42796973

大小:191.1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2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试题2017.1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霍明录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徳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2.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屮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來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

2、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才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

3、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击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耳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6.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次轻”“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底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4、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7.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B.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C.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8.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

5、映了()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9.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Z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

6、保障A.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6.1912年颁发的《屮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屮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吋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11・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岀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

7、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12.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屮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13.大量“积极的”电影在1948年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

8、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A.基本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