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板报资料

生物板报资料

ID:42815920

大小:75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2

生物板报资料_第1页
生物板报资料_第2页
生物板报资料_第3页
生物板报资料_第4页
生物板报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板报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十年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前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许瑞明介绍,2009年的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生物学都有关系,表明生物学处于良好发展态势之中,有待探讨的科学问题很多,是一座正在开掘的“金矿”。其实不仅2009年,近十年这两项殊荣大多数都给予了生物学领域上的研究成果。一、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1.获奖理由: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核糖体是生命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者。三名获奖者在各自漫长

2、旅途上寻获“金钥匙”,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2.获奖人物  据新华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1971年在印度巴罗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99年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拉马克里希南 施泰茨11  施泰茨1940年生于美国

3、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70年至今为耶鲁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结晶学。约纳特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二、

4、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破解衰老之迷中新网10月5日电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杰克-绍斯塔克卡罗尔-格雷德伊丽莎白-布赖克本  这一获奖成果对人类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获奖者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益的启发?中科

5、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许瑞明说:“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关键在于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DNA末端复制的问题,这是一个基础生物学的问题;第二,这一问题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研究者的选题不是随意性的,而是认准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才付诸行动的。”11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谭铮介绍,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从端粒的角度揭示了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而衰老和癌症是与人类健康最紧密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特别是人类面临快速的社会老龄化,同时,在癌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的情况下,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不仅是生物学上划时代的突破,而且与人类的健康有最密切的联系。三、2008年,日

6、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四、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oiseBarré-Sinoussi)、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他们分别在宫颈癌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上有突出成就。五、2007年,美国犹他大学Eccles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R.Capecchi、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Smithies与英国科

7、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J.Evans因干细胞研究获得此奖项。六、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七、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八、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