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

ID:42818652

大小:2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_第1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_第2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_第4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对策李艾嬪【摘要】冃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要想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应该发展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以政府为主体、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等部门的作用。在此过程小,政府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相关制度等措施,规范和引导各类供给主体的供给行为。【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农村公共物品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农村公共物品的建设,党的十八

2、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要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这包含了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全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FI益强烈,并呈现层次性和多样性,而与之相对应,公共物品在农村的供给情况却并不理想。公共物品的长期供需不平衡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产条件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农村公共物品的优化供给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公共物品的内涵。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指出,公共物品是人们对于其的个人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利益的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基木特征。根据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的强弱,将公共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另一类是准公共物品,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准公共物品还可以继续细分为俱乐部物品和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供给特性。公共物品的特性导致其供给问题要复杂于私人物品,经济理论界对于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探讨由来已久。一是市场失灵。20世纪50年代,现代福利经济学提出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失灵。因为每个消费者消费的公共物品总量与总消费量总是相等,所以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

4、人需求曲线的垂直相加而非水平相加,而总的支付却是所有消费者的支付总和。由于每个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享受公共物品应该支付的价格,或者是存在隐瞒偏好的“免费搭车”行为,所以市场机制下很难得到足够支撑公共物品供给的消费者支付,进而市场难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二是政府失灵。由于对市场失灵理论的普遍接受,20世纪50〜70年代的西方国家普遍由政府负责提供公共物品,但这些国家在70年代之后陷入危机,促使人们意识到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失灵问题。实际上,政府与市场都是一种制度安排,都是影响经济社会的内生变量,因此,政府在运行和提供公共物品的

5、过程中也存在交易成木,这种交易成本往往很大。政府垄断公共物品提供,由于缺乏竞争和监督,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和官僚腐败等问题。三是多中心思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奥斯特•罗姆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多屮心理论”。“多中心”是指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也可以多元化,各级政府机构、企业、私人机构、公民个人、各种非政府的组织均可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各主体在一足的规则下,以多种方式一同行使主体权力,在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中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机制①。多小心理论为公共物品供给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及存在问题农村公共物品是指为促进我国“

6、三农”发展的公益性物品,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儿类:基础设施类,如农村的道路等;社会保障类,如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科教文卫类,如农业科技培训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如社会治安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农村公共财政投入,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总量不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上离实际需求存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型农业固定资产、大型的水电灌溉设施等农业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与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公共物品,如供水、供电、道路桥梁、环境相关的公共物

7、品在部分地区和村圧仍然比较欠缺。三是有关农民口身权利类的公共物品,如文化教育和医疗保障类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缺口还很大。供给结构失衡,供与求不匹配。一方面,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体不足,却同时存在部分公共物品供给过剩的问题。这是由于一些基层政府注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没有首要解决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共物品,却过多地投入于修路、沿街绿化、广场建设等,造成了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的结构失衡局面。另一方面,文化、科技为代表的高层次、“软”公共物品的供给远远落后于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文化、教育、培训、科技、环境等高层次的公共物品需求口益强

8、烈,而目前在绝大多数农村,诸如乡村图书馆、影院等文化设施较为匮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技术培训、信息获得等耗资大、见效慢的设施和服务更是欠缺。城乡间、地区间供给不均衡。首先,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存在城乡二元化状态,导致在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