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

ID:42828483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_第1页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_第2页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_第3页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平庸之恶:平庸Z恶的概念,是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对艾希曼的审判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一直持续到5刀31U,艾希曼最终被判处绞刑。当时,阿伦特以《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的身份,现场报道了这场审判,并于1963年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捉出了箸名的“平庸之恶”概念。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木身的“极端Z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Z恶”。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冇过Z而不无及。一般认为,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却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就是

2、平庸之恶。如:赵高指鹿为马,群臣点头称是;纳粹建集中营,人们竞相应聘。这些都是典型的平庸之恶。阿伦特论述平庸之恶的著作还包括《贵任与判断》(屮文版为《反抗“平庸之恶”》)。从阅读有关卷宗开始,到面对面冷眼观察坐在被告席上的艾克曼,以及听他满嘴空话地为自己辩护,阿伦特断定被人们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的这个人,实际上并不拥冇深刻的个性,仅仅是一个平凡无趣、近乎乏味的人,他的“个人索质是极为肤浅的”。因此,阿伦特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平庸无奇的恶。”他之所以签发处死数万犹太人命令的原因在于他根本不动脑子,他像机器一般顺从、麻木和不负责任。她再次

3、运用极权制度的意识形态性质来分析这样一个平庸无奇的人为什么卷入深渊般的恶而无法自拔,问题在于纳粹通过使用新的“语言规则”来解说他们的反常行为:“灭绝”、“杀掉”、“消灭”都由“最终解决”、“疏散”、“特殊处理”來表达。对于追求观念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可能的。”在这木沖,阿伦特对于犹太人在历史上处于边缘状态的“无根基性”、“无政治性”,以及犹太组织的领导的消极做法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导致了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轩然人波。尽管对审判的结果同样表示满意,但阿伦特对审判的性质和过程还是表达了疑问——“审判的目的是表现正义,而不是别”,不是“复仇”及展示“耻

4、辱”。这种眼光超出了对于种族和地方的认同,她着眼的不是受害者,而是行为木身。在这个意义上,阿伦特认为艾克曼应为他的“反人类罪”而不是“反犹太人罪”受审。有一句话也许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对极权政府的扩展不作决定,就等于决定支持。并不是说,艾希曼由此就能逃脱公义的审判,以色列为他做了3000多页的案情记录,完全符合史实,他于1962年5月31日被判绞刑,可谓死有余辜。但我每思及他那句没有外在的声音来提醒他的良心的辩护词,内心就会发冷,它向我们重申了这样一个事实:面对黑暗的时候,敲可怕的就是普遍的沉默;在反抗的声音停止的地方,暴政一定会人行其道。2,中国

5、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四个问题四个基木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屮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來指导的重大问题。(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木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來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特领导核心的重人问题。(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特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3,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在道徳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

6、、'卜筹、H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杜林H我标榜说,他提出的道徳原则是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世界,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人以外的一切牛•物”的终极真理,并说:“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和个人思维至上等谬论,指出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领域,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对立的两极都向B己的对立而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夸人了的真理,就会导致谬误。在道德方面,杜林宣扬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道德。恩格斯指出,道德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永恒的。任何道德,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

7、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发展而发展。道徳不可能是超阶级的,只有在消灭了阶级之示,才可能有超阶级的道徳。//杜林认为,平等都是绝对的好事,不平等都是绝对的坏事;不平等起源于暴力,是两个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施行暴力的结果。恩格斯指岀,暴力不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无产阶级要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平等,而是要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只有消灭了阶级才会岀现人人平等,而到了那时,也就没有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了。//在口由与必然的关系上,杜林把人的意志口由看成

8、绝对的,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恩格斯指出:“口由是在于根据对口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口己和外部口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