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

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

ID:42843721

大小:3.96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22

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_第1页
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_第2页
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_第3页
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_第4页
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山二高周考试题 (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山二高地理周考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第1题。1.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矿、铁矿主要分布在国土的西北部B.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C.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D.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影响大读下表,完成2、3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甲39°17´4.019.0194.345.01465.3乙39°48´-4.726.02.6196.0682.9丙48°58´3.518.454.353.6647.42.甲地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

2、升形成大量降水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性质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3.下列关于乙、丙两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有明显转换B.两地粮食作物都以小麦为主C.两地均位于亚欧大陆东岸D.两地的农产品商品率都高农业观光是重要的旅游形式。梯田以其“粼粼碧浪上远山”的柔美与壮观,吸引了众多旅游者。读图完成4、5题。4.所在省(区)自然景观以岩溶地貌为主体,梯田被誉为“世界之冠”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一年中,通常既可欣赏“雪消门外千山绿”,又可感受到“天光云影共徘徊”、“听取蛙声一片”意境

3、的梯田是A.甲B.乙C.丙D.丁15图1图2图1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2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6、7题。6.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C.西部大开发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第8、9题图7.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C.农业劳动力增加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右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岛分水岭东侧

4、地区比西侧地区A.自然带生产量小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C.河流水量变化大D.地形坡度大9.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mm,其主要原因是该城市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沿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C.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D.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10.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简图,图中4种岩石形成年代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第10题图A.①②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2012年6月18日17时07分,我国神州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自动对接,6月24日11时12分自动分离,期间航天器约1.5小时绕地球一圈,宇航员可在高空多次俯瞰神州大地。

5、完成第11题。11.当昏线、晨线先后移至我国境内时,宇航员看到其与120°E经线交点的移动方向是15A.两者均自北往南B.两者均自南往北C.前者往北,后者往南D.前者往南,后者往北读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2题。12.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A.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C.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于暖流影响,降水多D.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13~14题。13.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

6、制性因素有(  )①旱涝 ②台风 ③凌汛 ④风沙 ⑤寒潮⑥盐碱化⑦缺水⑧低温A.①②③④B.①④⑥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④⑧14.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B.春小麦、亚麻、甜菜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花生下表为昆明市多年热岛强度(热岛强度=城区气温-郊区气温)日变化统计表,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据表完成15~16题。02时08时14时20时春季2.79 ℃2.29℃4.56℃3.56℃夏季1.69 ℃2.32℃2.31℃2.15℃秋季1.59℃0.76℃3.09℃2.48℃冬季2.

7、59℃1.47℃4.82℃3.62℃15.14时热岛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15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6.该地区冬季多晴暖天气的原因是(  )A.受单一气团影响B.受锋面影响C.气旋活动频繁D.冷空气活动频繁2004年3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下图为中部各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结构图,读图回答17~18题。17.中部六省发展农业的共同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B.光热水条件较充足,雨热同期C.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土层深厚D.河网

8、密布,灌溉水源充足18.河南和山西两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差异大,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水平不同 B.工业基础差异C.市场需求差异D.耕地多少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