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_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_教学设计

ID:42845123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_教学设计_第1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_教学设计_第2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_教学设计_第3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_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_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师王威娟单位南康区麻双中学课题名称12.2全等三角形的判断(1)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已经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进行简单的说理能力。如果教师的课堂把控得好,学生学习这几节内容是非常有兴趣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2)、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

2、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四、教学重点: 重点:“边边边”条件.五、教学难点: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圆规3、直尺七、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3、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

4、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三、举例分析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

5、条件.例2、已知:如图,AB=AD,BC=CD,求证:△ABC≌△ADC例3、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DE,AC=DF,BE=CF。请将下面说明△ABC≌△DEF的过程和理由补充完整.解:∵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DF()BC=∴△ABC≌△DEF()四、学以致用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五、小结

6、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教材第43页习题12.2第1题.板书设计12.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符号语言:在△ABC与△DEF中∴△ABC≌△DEF(SSS)教学后记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

7、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