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ID:42848403

大小:18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4

《农夫和蛇》_第1页
《农夫和蛇》_第2页
《农夫和蛇》_第3页
《农夫和蛇》_第4页
《农夫和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夫和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夫和蛇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3.理解寓言的内容及寓意。理解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关于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主题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远喻近,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有关寓言的常识2、中国的寓言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

2、相当盛行。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拔苗助长》,讽刺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文学常识:1.寓言及其特点:寓言是以劝喻性或讽刺性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②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③创作上常用夸张或拟人等表现手法;④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2.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相传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他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3.《伊索寓言》

3、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集整理,编订而成的。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弥漫:指尘土、云雾、水等充满、布满后患无穷:以后的祸患没有穷尽喜笑颜开:心中愉快,满脸愉快乔装打扮:改换服装面貌,使人不认识自己,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预习反馈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复述、概括故事。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尽可能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概括归纳各段段义。(1)农夫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冻僵了的蛇;(2)苏醒过来的蛇在农夫身上凶狠的咬了一口(3)农夫临死的时候得到的教

4、训。走进课文2、第一则寓言中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没有写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1、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起下文,为后文写救蛇,被蛇咬死作铺垫。问题探究学习探究:1.你是如何看待农夫和蛇的,谈谈自己的看法。农夫:善良,不分善恶。蛇:凶残,忘恩负义。2.你是如何理解农夫临终时所说的教训的?对恶人要坚决斗争,不要怜悯他。1.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像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2.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3.“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4.成语“养虎为患”正是这则寓言的诠释。农夫和蛇对我们的启迪:农夫

5、和蛇测评题:给下列字注音:冻僵()隆()冬怜悯()劈()开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怜闵残忍隆冬B.砍柴版斧放弃C.苏醒尹索守候D.纠缠劈开仇恨3.《农夫和蛇》选自,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人,善于讲动物故事。4.寓言是以或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或。在创作上常运用和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jiānglóngmǐnpǐD《伊索寓言》希腊劝喻性讽刺性生物非生物夸张拟人哲理作业: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