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初中衔接讲座

高初中衔接讲座

ID:42849051

大小:8.58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9-24

高初中衔接讲座_第1页
高初中衔接讲座_第2页
高初中衔接讲座_第3页
高初中衔接讲座_第4页
高初中衔接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初中衔接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做实高初中衔接打好教与学基础——对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认识与做法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段小龙2012年7月25日交流提纲一、开展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二、开展“自下而上”的初、高中教学衔接三、做实“自上而下”的高、初中教学衔接四、开展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几点建议2一、开展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一张调查表:高一新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表结论: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方式以听和练为主,缺乏主动预习、研究问题和归纳总结。两怕:运算、阅读。34一个月后:学习情况跟进调查统计直方图5衔接的必要性:1.教材呈现方式变化大初中教

2、材:教材对许多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论证;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运算以数字为主。定性描述、直观呈现高中教材:知识的呈现注重逻辑性、抽象性;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计算繁冗复杂。数学语言转换频繁,需要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材料多样、形式化明显62.学习要求变化大(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高一数学直接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很多初中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

3、思维模式,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自感成绩下降”。7(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初中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4)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却不同,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

4、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83.教学特点差异大初中:①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②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③学生上课或听、或思、或练,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④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

5、性把握不够。9高中:①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②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④要求学生上课必须手脑并用,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养成错题自觉正误的良好习惯;⑤要求学生思维广阔,考虑问题全面、深刻,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挖掘出问题的实质;⑥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104.教师群体结构的变化(1)大多数的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

6、对初中教材内容不熟悉,也不甚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2)高一教师大部分是两个月前的高三教师,在标高上,在知识的交汇上,一时降不下来。条件反射地用高三教学要求对待高一的教学。(3)对新课标和教材要求把握不准,很多新课标要求不高的知识点被惯性地加难,赋以大量的习题。115.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全新的环境(同学、教师、学习材料)使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绝大多数应该是初中的优秀学生,无论曾经学力如何,他们都有一种继续优秀或东山再起的期待,对分数的感觉和要求不同,初中的100分是比较差的,高中的100分就是未来

7、的上本科的温饱线。12二、开展“自下而上”的初、高中教学衔接可进行衔接的主要内容: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概率与统计、三视图等。可强化的内容:运算能力(符号运算)、推理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主动衔接的原则:适宜、适时、适度。131.适度拓展与交汇,渗透思维培养。例如: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概念的复习。2.矩形、正方形。14用运动观点讲解:1516知识的交汇、代数推理172.试题导向,着力提升解题能力例如:提升解题能力—抓本质、多想少算。成都2004年中考题B卷18成都2011年中考题B卷19203.强化数学思

8、想方法的培养转化、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例如:1.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研究。(数形结合)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特殊→一般)3.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盒子。(极限,二分法)2122三、做实“自上而下”的高、初中教学衔接(一)认识新课程毕业的初中学生他们的优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加强,思维更为活跃;空间观念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得以延展;几何变换加强,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