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

ID:42857914

大小:878.56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9-24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_第1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_第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_第3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_第4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1.翻译下面句子。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

2、主观臆断,千篇一律。【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

3、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例如:原句: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1.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4、《归园田居》)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几年。2.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或难以接受,因此,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句中,“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

5、换成本字。【例2】吾本布衣,女亦黎民。(吾——我;布衣、黎民——平民;女——汝——你)3.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例3】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4.删(删除不译):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词、表提顿的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例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夫”是发语词,可以删去不译。)

6、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例5】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汝之不惠甚矣)【例6】沛公安在?(宾语前置:沛公在安)【例7】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例8】赵氏求救于齐。(状语后置:赵氏于齐求救)三、掌握文言文翻译三标准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有三条: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及词语的含义,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走样,不遗漏,不增加。达: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表意明确,语言顺畅,语气恰当。雅:译文要体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文笔要优美

7、、生动、简明,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三条标准中,“信”和“达”是必须达到的要求,“雅”是高标准,高考题中的句子翻译并不一定要达到,没达到也不会导致扣分。在翻译诗歌和整段、整篇文章时,要尽可能向第三个标准靠拢。【知识精要】一、避免文言文翻译十失误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例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误译:公元1084年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应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