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

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

ID:42870881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_第1页
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_第2页
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_第3页
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摘要]《舞姬》是森鸥外以从1884年开始的德国留学时的体验为基础,以主人公手记的形式写下的,亦为其初期的代表作。本文把森鸥外的《舞姬》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把森鸥外在小说中所展现的爱情观作为重点进行论述,并通过爱情的进步性、软弱性、盲目性三个方面來分析此篇小说。[关键词]舞姬森鸥外爱社会思想[中图分类号1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61-01在《舞姬》中,肩负着国家的期待而走进德国的明治超级精英丰太郎,在呼吸了欧洲自由的空气之后产生了一种“国家

2、是不是只把我当成一个工具”的怀疑。在此期间他与一位可怜的舞者相遇并坠入爱河,继而开始同居生活。在丰太郎学习欲望衰落,事业上前途渺茫的时候,在担心他的将來的同窗留学生的“指引”下,丰太郎最后决定舍弃妊娠中的女孩而冋国。小说中的丰太郎和爱丽丝是不同传统的代表人物,分别持有不同的爱情观。可以说这两种不同的爱情观是导致小说悲惨结局的原因之一。而这不同的爱情观则是由他们自身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道徳观念决定的。一、小说中爱情观的表现(-)爱的进步性阶级社会有其独有的伦理和道德,人们不想遵守,却又不得不遵守。丰太郎也是这样,

3、但是丰太郎不顾这些,大胆地与爱丽丝相爱了。这与丰太郎的异国生活也不无关系。在异国生活的他,与其余庸俗的日本留学生接触甚少,因而招来他们的嘲笑、嫉妒以及诽谤。在异国漂泊的丰太郎变成了孤独者。在内心痛苦的时候,人们会渴望爱,尤其是来自异性的爱。正巧这个时候,爱丽丝出现了。他们的相遇就像天空中出现的一颗璀璨的星,照亮了两个人灰暗的心灵。自从与爱丽丝交往,功劳和名声便渐渐从丰太郎的大脑中消失了。如果没有之后的相泽谦吉出现的话,半太郎和爱丽丝很有可能会将这幸福持续下去。像这样,勇于放弃一些东西来守护爱情,就是思想进步性的表

4、现。(―)爱的软弱性日木的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社会基础和上层构造上的反封建的任务并没冇被彻底完成。支配阶级利用传统的儒家礼仪作法(例如“三纲五常”等)愚弄着人民,束缚着人民,禁锢着人们个性的自山发展。在那个时代,爱情就像瘦弱的树苗,在道德伦理下弯曲,甚至折断。小说的后面写到了相泽谦吉的忠告。那时,丰太郎“就像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人看到了远处的山”。在脑屮潜在的儒学文化意识被诱发出来之后,丰太郎陷入了二选一的困境:抓住机会为了国家努力并得到功劳和名声,还是一如既往地忠实于爱情。性格软弱的丰太郎最终还

5、是抵不住功劳和名声的诱惑,悲苦地斩断了自己和爱丽丝之间的爱情羁绊。最后,丰太郎感到了自己与其守护着个人意识和精神自由,不如直率地接受社会和国家的支配,自己也可因此而功成名就。丰太郎一度觉醒的自己,便从此被瓦解了。(三)爱的盲目性如果想要与伦理抗争到底的话,就应该珍视眼前的爱情。如果不是,那么从一开始,就应该消除心中的爱。但是,小说的最后,被丰太郎抛弃的爱丽丝精神失常了。基于赎罪意识,已经从心理阴影走出來的丰太郎给了爱丽丝生孩子和维持最低生计的金钱(即所谓的“精神损失费”),将爱情上的伤害用金钱來弥补。这就是盲目的

6、爱情招來的恶果。从另一方面来讲,两个人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教育下长大的,心理构造和思想上的差异很多。在森鸥外的笔下,爱丽丝是一个开朗的,毫不隐瞒地表达自己感情的,自立意识很强的鲜明的女性形象,她用自己的心去理解丰太郎的心,渴望把握住幸福的爱情。但是,在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根本没冇真正了解丰太郎的心。是的,她并不十分了解丰太郎内心的东西。丰太郎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并不是欺骗爱丽丝,而是向封建思想投降了。他的人生观相当的暧昧。他有时崇尚西洋文化中“个人至上”,致力于人的生活品质,有时又在东洋文

7、化的“国家至上”之下,办事情左摇右摆,优柔寡断。丰太郎经常在东西方的人牛价值观上踌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国家至上”,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二、结语明治时代是文化更替的重要时期,人们的精神构造和与之前的人生价值观之间均产生了明显的移位。在这种极力主张“文明开化”的历史转折期,小说中描绘的是在人们自身的觉醒,以及所受的挫折等所有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中展现的必然的现实结果。因此描写日本知识人的姿态的《舞姬》是近代日本启蒙时期从“封建人”向“近代人”(民主人)进行本质性转换的精神变革的写照。事实证明,日木近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8、的先导《舞姬》是与二叶亭四迷的《浮云》一起,开创性地将近代知识人的苦恼定位在文学中。【参考文献】[1]刘立善•日本文学①論理意識•春風文芸出版社,2002年.[2]刘立善.日木文学理論意識一近代作家愛①覚醒•春風文芸出版社,2003年.[3]李国栋•森鸥外文学主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责任编辑:武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