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阻却事由

责任阻却事由

ID:42881116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责任阻却事由_第1页
责任阻却事由_第2页
责任阻却事由_第3页
责任阻却事由_第4页
资源描述:

《责任阻却事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责任阻却事由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时,通常表明具有非难可能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具有责任阻却事由时,那就阻却行为人的责任,最终按无罪处理。责任阻却事由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一、刑事责任年龄刑法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

2、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17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个阶段:(一)无刑事责任年龄这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无论实施何种犯罪行为,均不承担刑事责任。注意: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这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3、的人,只对部分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刑法17条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怎样理解17条2款规定的部分犯罪的范围?根据2002年人大法工委的解释,“刑法第17条第2款所规定的8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的罪名。”据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实施某种犯罪时,如果其行为符合上述8种行为的,应按上述8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情形如下: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除对故意杀人

4、、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包括在实施其他犯罪过程中实施的杀人、重伤行为。(1)绑架时杀害被绑架人的,14-16周岁人定故意杀人罪,16周岁以上人仍定绑架罪;(2)劫持航空器时杀人、重伤的,1416周岁人定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16周岁以上人仍定劫持航空器罪;(3)拐卖妇女、儿童时杀人、重伤的,14・16周岁人定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16周岁以上人仍定拐卖妇女、儿童罪;(4)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杀人的,14-16周岁人定故意杀人罪,16周岁以上人仍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等等。【注意】在

5、实施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聚众斗殴罪等行为过程中,如果使用暴力或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无论14-16周岁人,还是16周岁以上人均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这是刑法规定的转化犯,与上述对17条2款扩大解释是不同的。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除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包括在实施其他犯罪过程中实施的强奸行为。(1)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妇女的,14-16周岁人定强奸罪,16周岁以上人仍定拐卖妇女罪;(2)组织卖淫、强迫卖淫过程中,对妇女实施强奸行为的,14-16周岁人定强奸罪,16周岁以上人

6、仍定组织卖淫罪或强迫卖淫罪。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除对抢劫罪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包括:(1)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2)267条2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转化为抢劫的情况。注意,不包括269条转化型抢劫的情况。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4、在毒品

7、犯罪中,已满14不满周岁16周岁人仅对贩卖毒品罪承担刑事责任,丕包竝私、制造、运输毒品的行为。5、上述8种行为,既包括实行行为,也包括教唆行为、帮助行为。(三)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年满16周岁以上人应对所有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注意:刑法修正案(八)的增加内容,即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考试时需要辨别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二者的处罚原则不同。上述法定责任年龄的认定,是按照周岁计算,“已满”,是指生日的第二天。刑事法定年龄计算基准:

8、是以“行为时”为标准计算的,而不是抓捕时或审判时。二、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控制能力。如果缺乏辨认、控制能力,即使年龄符合刑法规定,也不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不是直接规定哪些人负有刑事有责任能力,而是消极地规定哪些人无刑事责任能力与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刑法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