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

ID:42896934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上传者:asd881529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_第1页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_第2页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_第3页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_第4页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雨季防治南美白对虾疾病的主要技术措施雨季是对虾最容易发病的季节,通过培养饵料生物、使用微生物制剂、增氧、泼洒维生素C等技术措施来改善养殖环境,对提高对虾的免疫力,预防病害有重要作用  □文/广州市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李生  每年五、六月份是我国的多雨季节,又是对虾的养殖季节,也是虾最容易发病的季节,为此特谈谈雨季防治虾病的主要技术措施,供业者参考交流。  一、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  良好水质是防止对虾发病的根本保证。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后,水色呈黄禢色或绿色,水的透明度为10-20厘米。有了这种水色和透明度,水中就存在大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虾塘氧气的主要来源。有报道指出,虾塘中溶解氧的91.3-100%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供给。虾是否发病,主要取决溶解氧的含量,具体地说,溶解氧含量越高,水质越好,虾就不易发病。普遍认为,虾塘溶解氧含量在4mg/L以上时,尤其在5mg/L以上时最好。  近年来广大虾农都有一个共识,在良好水色的情况下,水越浓越好,透明度越低越好。笔者经常测定到成功养虾的虾农的透明度常常在5-10厘米。这是因为,浓水色(或叫肥水)比淡水色(或叫瘦水)两者最大区别在于浮游植物的含量不同,即肥水浮游植物数量比瘦水多,其产生的氧气自然会多。两种不同水色遇到相同自然灾害,例如雨季、台风等,对虾产生的反应完全不同。即肥水由于含氧量高,虾有充足的溶解氧时正常生长,能渡过由于天气不好而缺氧的难关,而瘦水由于含氧量低,没有足够的溶解氧供虾呼吸而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发病。此外还可以发现,肥水虾塘的虾,在未离开水面时,弹跳力强,透明白色(指南美白对虾),体健壮;而瘦水虾塘的虾,在未离开水面时往往弹跳力差,须和尾扇呈红色,这表明瘦水虾塘的虾已处在应激状态下生长,体弱。两种不同体质的对虾,遇上同样恶劣的环境时,肥水虾塘的虾顺利渡过难关,而瘦水虾塘的虾就容易发病,可见,在平时管理时,应肥水养虾。  二、施微生物制剂  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对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微生物制剂在对虾防病方面有如下三个作用:  1、以液态存在的光合细菌和EM菌放在虾塘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平衡酸碱度。  2、以粉状存在的化能异养细菌,也常被人们称之为微生物制剂或微生态制剂,能分泌多种胞外酸,把大分子有机物质,例如淀粉、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质,再由细菌吸收利用,一部分合成细菌的细胞物质,一部分通过生物氧化,用于产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使得有益细菌不断繁殖。有益细菌进入虾池以后,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同时自身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氧化分解,微生物的呼吸,虾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虾塘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   3、微生物添加剂加到饲料中,可提高对虾饲料质量。它含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其成分包括菌体、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促生长因子等,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适口性,促进虾正常生长。益生菌通过改变虾肠道和促生长作用,酶制剂通过提高饲料原料的消化吸收率,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生长。  三、投优质饲料  饲料是对虾生长的物质基础,它从两个方面影响疾病的发生:一方面残饵及饵料溶解物是池塘水的污染源,直接影响水质,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状况及免疫力;另一方面,饲料是对虾的主要营养源,饵料是否满足对虾营养要求,直接影响对虾生长状态及免疫力。因此,凡养殖对虾必须购买和使用优质饲料,不能使用劣质饲料和纯动物饲料,例如福寿螺肉等。投饲料必须努力做到准确投喂。判断饲料投喂是否准确,主要通过饲料台观察。不管虾塘大小,均应设两个以上饲料台。在每次投完饲料后,在每个饲料台放下当次总投喂量的1-2%。随后在放完饲料后1.5-2小时定时观察饲料台内饲料状况。如果在这个时候的饲料台内饲料被虾吃光,应增加饲料,也表明虾生长正常;如果在这个时候观察饲料台内饲料没有被虾吃光,而天气又正常,表明虾开始发病,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如果虾达到上市规格,可以最快速度把虾卖走,决不救治。如果虾不被上市出售,应立即采取防病治病措施处理。投喂饲料时,决不能投喂过量,否则后患无穷。  四、适时开增氧机  1、晴天中午开机  晴天阳光充足,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旺盛,池塘的中上层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而下层耗氧因子多,极易产生缺氧,由于热阻力的影响,无法及时对流。这时开机,使上下层水产生对流,及时把上层过饱和氧输送到下层,以增加底层的含氧量,从根本上改善上下层溶解氧条件;同时又能把下层水丰富的无机盐类带到上层,为上层浮游植物提供营养,加速光合作用,从而提供更丰富的氧气,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2、阴天、雨天、台风开机  阴天、雨天,特别大暴雨和台风等天气,没有阳光或阳光大大减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大大降低,供氧明显下降,虾塘很容易缺氧。缺氧的结果是虾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引起虾病。在这样的天气开增氧机,补充由于天气不好产生的缺氧,能起防病作用。  3、夜里开机  夜里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氧气供应,而池塘性质、虾的呼吸,浮游生物等都在耗氧,池塘也容易产生缺氧,必须及时开机。  4、在生长旺季应经常开机  氧气是虾生长的物质基础,氧气除了直接影响虾的呼吸外,还影响虾的摄食、新陈代谢和饲料比率,此时开机,增加氧气,加速对虾的生长速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五、投沸石粉  沸石粉是良好的底质改良剂,其最大优点是含有大量的氧气。据报道,每千克沸石粉可带进10万毫升的空气,相当于2100毫升氧气。沸石粉以微气泡放出,可迅速增氧。此外,沸石粉有吸附异物,改良底质和水质的作用。使用沸石粉时必须是干撒,不必加任何液体之类物质,否则沸石粉内的氧气会溢出,没有氧气带进塘内而失效。   六、施增氧剂  增氧剂有及时增氧作用。增氧剂以过碳酸钠为主要原料,含氧量很高,它能快速沉降到水体底部,有效地缓释出分子态的活性氧,从下而上地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改良水质环境。  七、内吸维生素C  在恶劣的环境下,特别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和台风等,对虾体内消耗的维生素C是平常天气的2.5倍,应及时补充维生素C,以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防止发病。  在使用维生素C时,应注意用量和方法。用量为当次投饲料量的2—3‰,先将维生素C加水溶解,所加的水量刚好被当次所投饲料都能吸收到。使用时,将溶解后的维生素C泼洒在饲料上,阴干30分钟左右,按饲料1‰左右的比例,喷洒植物油(豆油、花生油、菜油籽等)。如果没有植物油,可用水产用鱼肝油代替。喷油的目的有:一方面可使饲料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保护维生素C不溶解于水。因为维生素C遇水极易溶解,虾吸收不到;另一方面,可补充饲料中的固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八、泼洒葡萄糖和维生素C  广大虾农在养殖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经验:在雨天,按每亩投两千克葡萄糖和200克维生素C的比例,加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可防止虾产生应激,起防病作用。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天气变化时虾很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连续阴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去年4、5月份连续两个多月的阴雨天气,整个华南地区的头造虾损失惨重。认真分析阴雨天气对养虾产生的危害,做好雨前预防和雨后及时处理工作对提高养虾的成功率极为关键。    一、阴雨天对虾易发病的原因  1、水温变化   一般雨水温度比虾池水低,夏季时两者的温差更甚。雨水比重较低,降雨时,与池水混合,致使表层池水温度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减弱。  2、水体缺氧   一来雨水的冲刷,使池底粪便、残饵等有机质泛起,引起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再则阴雨天气里,天气闷、低压,造成空气中溶入表层水体中的氧减少;三则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弱,产氧少,引起水中的溶解氧不足;最后降雨导致咸淡水分层,阻碍底层水和上层水的氧交换,底层水体缺氧。  3、水色变清   阴雨连绵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导致池水变清,引起底栖青苔滋生。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而且池水清澈见底,不利于虾的栖息。藻类的大量死亡,不但直接污染虾塘,而且使虾塘长出青苔,对虾极其危险。  4、水质恶化   由于雨水的冲刷引起的池底有机质泛起,水体缺氧,水温降低而引起的生化作用减弱,致使水体化学耗氧量(COD)增加,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再加上雨水的注入,引起pH的降低,水质在短时间内恶化。  5、应激反应   降雨引起的水温、pH等环境因子的突变,易引起虾的应激反应,造成虾死亡;另外,降水引起水体盐度的降低,加上其它环境因子的变化,极易引起对虾非正常蜕壳。    二、雨前预防措施  做好雨前预防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阴雨天气对对虾的危害,这就要求广大养殖户要经常关注天气预报,提前掌握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1、平时注意保持藻相的稳定,适当提高养殖水体藻类密度,维持一定的肥度。这样可缓冲因长期阴雨引起的池塘水质剧变。  2、雨前保持一定的水位,池中水量越小,雨水对池水的影响越大。尽量减少雨水与池水的交换,雨前将上层闸板提起,使闸板顶部与池水水面持平,让雨水及时排出。及时疏通排洪沟,以防池外雨水入池。  3、在饲料中拌免疫增强剂,以增强对虾体质。施用有机酸络合剂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4、阴雨天气来临前的3~5天施用光合细菌和EM复合菌液,以调节水质。雨前施用增氧型底改剂。    三、雨中、雨后的处理措施  雨后要及时做好处理,否则对虾容易出现大量死亡。雨后的处理工作中,解毒和调水尤为重要。   1、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加勤巡塘与观察,对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分析,对水质的变化、个别对虾的死亡等都要认真观察,寻其原因,及时处理。及时掌握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pH、藻相变化以及对虾病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及早采取措施。  2、有条件的要全天候开动增氧机,增氧同时还能搅动水体消除水体分层的作用。没设增氧机的要每12小时施颗粒剂增氧一次,出现浮头时,其施用量可增加到正常用量的2~3倍;且需通过人工划船搅动水体,消除分层。  3、施用水质解毒剂和调节剂净化水质,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若池水pH太低,可少量多次泼洒石灰水或腐植酸钠,起到稳定养殖水体的pH,减弱环境因子突变引起对虾应激反应的作用。适当的进行水体消毒,使用消毒剂前可适量施用增氧剂,这不仅可以及时杀灭水中细菌病毒,还能有效维护水色,将黄鳃等现象降至最低限度。  4、控料或停料,以避免污染和浪费。在饲料中拌Vc、免疫多糖或微生物制剂等免疫增强剂,增强对虾体质,提高对虾抗应激和疾病能力。  5、出现“倒藻”时,要及时处理。首先施用沸石粉和颗粒状增氧剂或增氧型底质改良剂改底,然后使用芽孢杆菌复合制剂和单细胞藻类无机营养素或氨基酸营养素进行肥水。  总之,持续阴雨天气引起的养殖水体环境波动和胁迫是导致对虾发病的主要原因,全面掌握养殖水体的合理调控手段,保持健康稳定的养殖水体环境,才可实现对虾的高产健康养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