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

ID:42972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1

上传者:U-944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_第1页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_第2页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_第3页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_第4页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旅游管理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一、引言古村落旅游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一种基本类型,一直被看作是推动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最为可行的一条途径。旅游业使古村落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促进了古村落经济结构的转变,增加了当地村民和政府的收入,改善了村落环境。然而古村落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开发时对古村落自然环境或空间体系的破坏、古村落居民与旅游企业间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冲突、村落生态环境的破坏、邻近古村落之间由于同质化的开发造成村落之间的恶性竞争等等,这些问题都妨碍了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对古村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卢宅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它充分展现了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聚落环境形态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东阳“三乡”文化的代表作,周边还有许多可以与之相媲美的、而且彼此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相互证明的充分体现儒家礼乐文化理念的古村落民居。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卢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自向游人开放以来,各地学者、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成为东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前几年一直红红火火,但近几年来访游客呈下降趋势。卢宅古村落旅游作为我国古村落旅游的组成部分,旅游开发中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卢宅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的思考,探讨如何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也是十分迫切的。二、主题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卢宅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研究文献很少,这无疑限制了本文写作可参考的思想资源,然而,也同时说明了论文选题的针对性。期刊网上出现的古村落旅游资源大量研究成果也同样可以为本文写作提供难得的素材和借鉴,所以总体上,本文的研究与写作仍应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在国外相关研究中,针对村落旅游的研究,一部分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PaulF.Wilkison(19954 )以爪哇传统渔村Pangandaran的旅游业发展为例,使用性别分析法,讨论了旅游发展对不同性别人群的就业模式、收入、家庭结构和功能、子女抚养等的影响,认为旅游的影响存在双面性,而且这种影响在当地社区以及不同社会经济阶层间变动较大。此外,也没有瞄准改善妇女基本生活质量的发展计划。除了收入增加以外,这些变化的出现是因为很少关心性别角色和关系以及很少关心生活质量的社会、文化、经济改善。S0-MinCheong(2003)研究发现旅游业推动了韩国渔村公有渔场及合作企业的私有化。Markokoscak(1998)以斯洛文尼亚的Trebnje为例,研究了传统乡村旅游与社区复兴整合发展问题。CevatTosum(2002)认为土耳其传统村镇有必要建立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使旅游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JoseMariaFuentes等(2006)调查研究了西班牙中部最古老的酿酒区(RiberaDeDuero)内几个村落地下建筑遗产——酒窖的保护研究。JamesWilliamJordam(1980)对新英格兰北部Vermont度假村进行研究,指出当地人正面临发展乡村旅游业与保护传统文化的两难境地,当地人正试图通过“假冒民间文化”来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PeterM.Burns等(2003)利用非概率样本形式的原始证据,深入研究了Cuéllar在执行西班牙政府制定的改善旅游地品质的可持续性计划时,村民对此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感知。HazelTucker(2001)通过分析土耳其村落的旅游关系和好客,讨论关于旅游业摧毁了自身吸引物这个似非而是的论点,并通过挑战旅游地必须保持真正的传统来迎合旅游者的期望的假设,提出文化旅游可持续动态观念。SanjayK.Nepal(2008)认为燃料能源消耗是影响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对尼泊尔Annapurna地区乡村的旅游住宿设施所使用的燃料能源进行调查,这些地区燃料主要是木头和火油,另外,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运用在增长能源消耗模式受海拔、住宿容量、能量消耗、能源的多样性、节能技术、规章制度的影响。在国内,从开发和保护角度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举其要者,有以下这些:曹国新《文化古村落:一类重要而特设的旅游资源》(2003)一文认为文化古村落是指那些遗存至今的,较系统地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设置的村落,认为文化古村落具有古老性、血缘性、文化的区域性、休眠性、人文优美性,认为文化古村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存至今的,可以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垄断性和可创新性的人类生态旅游资源,提出应将其明确为独立的一种旅游资源来进行研究和开发。卢松等进一步从村落选址和设计、聚落形态、民居建筑、祠堂和牌坊、徽州古典园林、乡土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对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特征展开了分析。卢松,陆林,凌善金《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2003)一文对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旅游开发的原则、总体定位和开发方向。齐学栋《古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20064 )一文认为古村落或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有两种,一是内生性开发,一是外部介入性开发,他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古民居开发中的一些认识进行了评析,提出开发中要注意社会资本的应用。黄郁成等从休闲旅游开发角度,认为古村落旅游开发主要资源凭借为古村落建筑、古村落的古朴环境、与古村落相适应的村民的恬淡生活状态、与古村落环境相适应的旅游活动编排等四个方面的因素。万国庆《皖南古村落及历史街区保护现状与对策》(2004)一文介绍了皖南古村落保护状况和保护经验,分析皖南古村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开发压力、环境压力、防灾压力、旅游压力,并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成立民间保护组织及专项基金、发展古村落旅游、建立文化展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严格制定遗产管理目标及计划。刘昌雪,汪德根《皖南古村落可持续发展限制性因素的探析》(2003)一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刘莉等分析了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成立皖南乡村旅游区域联合体,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参与机制和收入再分配的调整机制,加强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等。章尚正等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指出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旅游发展存在四大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梁玉华等对天龙屯堡的旅游发展模式在促进旅游持续性发展中所具有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冯淑华《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2002)一文从旅游者知识层次、客源的地理分布两方面对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并对国际、国内游客的行为模式展开研究。陈腊娇,冯利华,沈红,孙立峰《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金华市诸葛八卦村和郭洞村实证研究》(2005)一文以金华市两大古村落诸葛八卦村和郭洞村为例,通过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调查、访谈,对比分析不同的开发模式下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差异,在综合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村民自主开发模式优于政府投资开发模式。王继华《进一步打造卢宅古村落旅游品牌》(2010)一文从卢宅古村落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卢宅旅游发展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进一步打造卢宅古村落旅游品牌的具体可行的对策措施。三、总结总之,上述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献和论点支持,并开阔了本人的研究视野,使得本人对“古村落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这个课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针对东阳卢宅古村落在保护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中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案。金华地区的古村落旅游资源丰富,应该整合整个地区古村落旅游资源,将各旅游景区连点成线,在4 “古村落文化圈”的基础上构建“古村落旅游文化经济圈”的旅游开发理念,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把古村落旅游打造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以期更好的发挥古村落文化对特定区域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提升金华地区古村落特色旅游的重要突破口。[参考文献][1]谭伟明.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3-56.[2]胡巧华.古村落文化认知及旅游促销SP研究——以永州古村落为例[D].中南大学,2009:15-18.[3]刘沛林.古村落:亟待研究的乡土文化课题[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7,18(2):72-76.[4]卢松,陆林,凌善金.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273-227.[5]章尚正,马贤胜.皖南古村落发展和谐旅游的思考——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3):50-52.[6]王庸华.东阳市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12.[7]陈腊娇,冯利华,沈红,孙立峰.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金华市诸葛八卦村和郭洞村实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4):12-25.[8]民间故宫——东阳卢宅[J].建筑知识.2004(1):10-27.[9]《东阳市“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10]吴承照,肖建莉.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04):18-30.[11]傅峥嵘,姚建强.卢宅保护与更新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浙江建筑,2009,(02):10-15.[12]刘昌雪,汪德根.皖南古村落可持续发展限制性因素的探析[J].旅游学刊,2003,18(6):100-105.[13]刘莉,陆林,徐致云等.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3):9-11.[14]曹国新.文化古村落:一类独立的旅游资源[D].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04.[15]齐学栋.古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J].学术交流,2006,151(10):131-134.[16]杨进发《关于江南古民居卢宅保护规几点思考》浙江:科技信息.2005.12.[17]洪铁城.经典卢宅[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4 [18]冯淑华.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2,17(6):45-48.[19]PaulF.Wilkinson.GenderandTourisminanIndonesianVillage[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5,22(2):283-299.[20]Bramwell,B.&LuneB.RuralTourismandSustainableRuralDevelopment[M].UK:ChannelViewPublications,1994:145-14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