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总结(参考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和声总结(参考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ID:42986358

大小:26.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和声总结(参考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_第1页
和声总结(参考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_第2页
和声总结(参考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_第3页
和声总结(参考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和声总结(参考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基础篇1.和弦的类型及名称三和弦按照音程叠置的不同,可分为三度叠置的和弦和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多为四度、二度等)。常用的和现有三种:三和弦、七和弦和九和弦。2.和弦中各音的名称和弦依次从下向上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等,无论和弦如何的转位其各音的名称固定不变,而和弦的低音随时都在变化(和弦中处于低声部的音就是低音)。3.转为和弦的名称(以三和弦、七和弦为例)三和弦的第一转为用三音作低音,叫做六和弦;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以五音做低音,叫做四六和弦。七和弦的第一转位(三音为低音)叫做五六和弦;第二转位(五音为低音)叫做三四和弦;第三转位(七音做低音)叫做二和弦。4

2、.和声的写作形式和声的写作形式有四部和声(合唱体、重奏体)和键盘和声两种形式。依次为高声部、中声部、次中声部、低声部,其中高声部(旋律声部)和低声部(它们统称为外声部)最为重要,在写作时低声部也要使其具有一定的旋律性。内声部的符尾朝内,外声部的符尾朝外。5.和弦的排列法和弦按照上方三声部各音的距离以及音响的清晰度,可分为密集排列法、开放排列法和混合排列法。凡是上方三声部之间不可以插入一个和弦音(各音距离为三度或四度音程)的排列方法,就是密集排列法,声部较融合,音响较浓,但各声部不突出;凡是上方三声部之间可以插入一个和弦音(各音距离为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的排列方法,

3、就是开放排列法,音响较亮,声部清晰,分布均衡;无论是何种排列法丝毫不影响与低声部的音程距离为可以到三个八度。二、三和弦1.三和弦的种类a.按照和弦的性质可分为:大三和弦(大三+小三,色彩明亮,最能体现大调的特性)小三和弦(小三+大三,色彩暗淡,最能体现小调的色彩)减三和弦(小三+小三,音响较紧张,具有收缩的特性)增三和弦(大三+大三,音响很紧张,具有扩张的特性)b.按照在音乐中的作用可分为:正三和弦:Ⅰ(T)、Ⅳ(S)、Ⅴ(D),又称为功能组和弦。副三和弦:(S)Ⅱ、(TS)Ⅵ、(DT)Ⅲ、(D)Ⅶ,又称为色彩组和弦。2.和声的进行及其终止式a.有主属功能构成的进

4、行是正格进行,其构成的终止是正格终止,如T-D、D-T、T-D-T、T-D-D-T.b.有主和下属功能构成的进行是变格进行,所构成的终止是变格终止,如T-S、S-T等。c.包括三种功能的进行是完全进行,所构成的终止是完全终止,即T-S-D-T。d.完满终止的条件:结束的主和弦处于强拍强位并重复其根音,而且也是原位的S或D进行到原位T.3.终止四六和弦及经过辅助四六和弦4.正三、六和弦的连接5.两个六和弦的连接6.原位和弦的连接和声的进行构成了和弦连接。a.单个声部的进行声部作同度保持、二度三度(级进)的进行叫做平稳进行。声部作四度小跳、五度以上的大跳的进行叫做跳进

5、。b.多个声部的进行多个声部向同一个方向的进行叫做同向进行;若作相反的方向的进行叫做反向进行;若一个保持,一个向相反方向的进行叫做斜向进行。c.和弦关系及其共同音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有一个共同音(下五上四的进行为强进行,下四上五的进行为次强进行);三度关系三和弦之间有两个共同音(弱进行);二度关系三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和声力度较强、音响对比鲜明。d.和弦连接法和弦连接时,将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的连接法称为和声连接法。(适用于三度、四度、五度关系和弦连接)写作步骤:1.写出一个正确的和弦;2.低音按级数作四五度进行;3.将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4.其余声部作平稳进

6、行。(上四下五)和弦连接时,不把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的连接法称为旋律连接法。(二度、四度、五度关系和弦连接)写作步骤上述步骤相近,在四五度的连接中低音作四度进行,二度的连接中低音作二度进行,上方三个声部于低音声部做反向级进进行,低声部级进到最近的和弦音上。7.和弦的转换A.作用:a.改变了排列法和旋律位置;b.避免了频繁的和弦变换。B.方法:a.当旋律做三四度进行时,有两种情况:中声部和次中声部(内声部)同向转换到最近的和弦音上,排列法不变(平行转换);中声部保持不动,次中声部与高音声部做反向转换(反向转换)。b.当旋律做五六度进行时,只保持次中声部,上方的两个声

7、部同向转换到和弦音上(斜向进行)。8.和弦连接中的跳进问题9.10.(S)Ⅱ六和弦11.TS)Ⅵ三和弦、阻碍终止及乐段的扩展三、七和弦、九和弦四、重属和弦及变和声五、调式关系及调性转换六、和弦外音七、和声布局及和声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