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

ID:43003515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4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_第1页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_第2页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_第3页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_第4页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教案课题《曹刿论战》复习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张晓辉审核人九年级语文组科目语文课时数1教学目标1.积累《左传》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  中考文言文复习考查的分值、要点、学生

2、的能力准备。二.识记(一)文学常识积累:1.《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2.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比较著名的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二)字词句积累1.请同学背诵课文。2.字词积累,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曹刿()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小信未孚()车zhé()旗mǐ()登shì()而望之彼竭我yíng()3.重点实词解释(1)肉食者鄙(2)何以战(3)弗敢专也(4)

3、牺牲玉帛(5)小信未孚(6)小大之狱4.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意思:遍及、普遍。5.古今异义词6清溪初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九年级语文教案(1)小大之狱古义: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今义:(3)肉食者鄙古义:今义:(4)可以一战古义:今义:(5)齐师伐我古义:今义:6.一词多义(1)故①公问其故②故逐之(2)从①民弗从也②战则请从(3)其①其乡人曰②公问其故③吾视其辙乱7.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神弗福也福:原意为,在文中的意思为②公将鼓之鼓:原意为,在文中的意思为8.特殊句式(1)倒装句式:①“何以战”等于“以何战”,

4、译作:您靠什么作战?②“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2)省略句式:①“可以一战”即“可以(之)一战”。②“必以分人”等于“必以(之)分人”。译作: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译作: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3)判断句式:①“忠之属也”中的“……也”表判断②夫战,勇气也。译作: 作战,靠的是勇气9.常用成语积累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消失,而我们的士

5、气正旺盛。辙乱旗靡:车辙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6清溪初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九年级语文教案10.重点句子翻译。(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译文:(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3)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译文:(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6)既克,公问其故。译文:(7)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三)当堂练习⑴又何间焉()⑵肉食者鄙()⑶衣食所安()⑷弗敢专也()⑸小惠未徧()⑹牺牲玉帛()⑺弗

6、敢加也()⑻小信未孚()⑼神弗福也()⑽小大之狱()⑾必以情()()⑿公将鼓之()⒀公将驰之()⒁一鼓作气()⒂再而衰()⒃夫大国,难测也()⒄彼竭我盈()⒅下视其辙()⒆望其旗靡()三.课文梳理1.引导学生用记叙文六要素复习文章大意。时间——庄公十年;地点——鲁国长勺;人物——曹刿、鲁庄公;事件起因——齐师伐我,公将迎战(反侵略、正义之战)经过——长勺之战;结果——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2.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线索复习文章大意。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议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

7、索(请见——问战——参战——论战)。3.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哪一条是取胜之本?(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恩小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6清溪初中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九年级语文教案(神灵保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取胜之本:取信于民补充明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4.曹刿远谋的表现在哪里?a.战前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与鲁庄公会面时,三问庄公,庄公三答。曹刿分析认为取信于民才能保证战争胜利。c.交战过程中,在战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