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的悲哀

文学教育的悲哀

ID:43006182

大小:30.4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5

文学教育的悲哀_第1页
文学教育的悲哀_第2页
文学教育的悲哀_第3页
文学教育的悲哀_第4页
文学教育的悲哀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教育的悲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教育的悲哀薛毅[演讲]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教师,我总在想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上的课,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能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什么。这也应该是诸位要考虑的问题,诸位以后要毕业,师范大学的学生按道理说是要做中学教师的,你们以后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能给中学生带来什么呢?当然,我完全知道,诸位中大多数是不愿当教书匠的(笑),这就使我的工作的意义失去了一大半,我今天的演讲也没有多少作用(笑)。但我不想为此而谴责诸位,不当中学教师有很多理由,除了工资收入问题外,有一个理由不可忽视: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也不需要什么文

2、学感悟力、想象力,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就是一切,你必须按照上面的要求来讲,不能有任何不同,要不然,领导不愿意,学生和家长也不会放心,以后会考、高考出问题了怎么办?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你自己的才能还有机会发挥吗?以前,我总对学生把当中学教师这件事看得太容易而不满,现在看来,他们说得有道理,书上什么都有,碰到生词可以查词典,学生询问课外问题你回答不出也无伤大雅,那还不容易?只要刻板地照搬照抄就行了。但这里面没有趣味,没有生命,没有任何文学所应该具备的丰富的意味。(台下:大学里不也这样吗?)我完全同意。有一个诗人李亚伟

3、写了一首诗《中文系》:“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然后再去撒网……”我就算是被网住的鱼儿。鱼儿离开了水,没有什么活力(笑)。客观的说,大学稍好一点,你们的自由度比中学要大,有些鱼儿比较灵活,没有被网住(笑),但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化。昨天,我听说一件事,一个学生顶撞了一位领导,她说:“为什么只给我们压力,不给我们魅力?”这话我听了非常难受,我们,包括我自己,在大学课堂上所讲的文学,还有多少文学魅力呢?几十年来,文学教育变成了这么一

4、种东西,它在使人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简单、狭窄,越来越教条、刻板。而我们大家已经非常习惯了,简直就是牢不可破的传统了,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使它延续下去。本人同样是这种文学教育的产物,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尽管时时在反抗,但个人的力量无法与一种庞大的传统相较量。诸位也在反抗,比如,逃课就是一种反抗,看武侠小说,看言情小说,就不看老师指定的作品,也是一种反抗(笑)。但反抗的效果总不理想。    依照李亚伟的说法,本人就是鲁迅的“随从”和“秘书”,是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的人,但有一些人连当秘书和随从的力气也不愿花,对鲁迅作品的

5、解释简直荒唐透顶。比如对《药》的解释,你们每一位都知道,说它的主题是反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这帖“药”失效了,因为它脱离群众,所以革命应该另求新药。我在中学里都相信了这种说法。我们还能感受那些细节所包含的震撼力吗?那黑夜中观看杀头的场面,那滴着血的人血馒头,那阴冷的坟场……本来我们能够感知这一切的,但那种解释却破坏了我们的感觉系统,使我们都患上神经官能症,都变得麻木了,我们的皮肤成了一层厚厚的铜墙铁壁,丧失感知力了。崔建有一首歌唱道,“我光着膀子我迎着风/跑在那逃出医院的路上/别拦着我我也不要衣裳/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6、快让我在这雪是里撒点野…”注意,没有感觉是几代人的大病:对《孔乙己》我们仿佛有感觉。老师强调他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一面津津有味地讲述他的可笑行为,课堂气氛很活跃。我们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笑,笑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笑他又穷又酸,像酒店里的吃客们一样地笑他。但是,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要揭示的就是那些吃客和我们这种人是如何对待一个苦人。我们没有能力感觉到他人精神上的痛苦,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我们实在冷漠得可以,这篇揭示社会冷漠的小说也无法唤醒我们,反而在小说中充当了不光

7、彩的角色,我们和吃客们一起在嘲讽他,挖苦他,欺负他。本来,文学的一种伟大意义就是要使人与人的心靠近一点,一个要饭婆子在雪地里的死亡,某个角落里的婴孩的眼泪,都不应该漠视,“外面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不能将他人的生死拦在窗外,不能将一个人的孤苦无援当作笑话……这是文学的大精神。但是,我们的文学教育往往走在与此相以的道路上,它并不希望我们拥有这种大精神。我们的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回到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8、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这篇文章确立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教育目的,文学,是用于“新民”的,也就是后来所谓培养“新人”的意思。文学承担着这么一个巨大的任务。文学的教育目的一旦确立,用这个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