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陋室铭

初中语文陋室铭

ID:43012564

大小:19.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初中语文陋室铭_第1页
初中语文陋室铭_第2页
初中语文陋室铭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陋室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陋室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弄清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3、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1、弄清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二、自学展示,介绍作者及背景。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

3、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3三、交流展示,诵读课文并翻译。1、读一读:(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2)学生齐读,注意字音和节奏。(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2、弄清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1

4、)学生合作翻译。(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上:长到。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四、合作探究,分析课文,品析语句。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1)陋室的环境如何?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

5、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回答:对偶、拟人。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自然环境——清幽(板书)(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6、?3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板书)(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

7、看看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板书)(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不慕荣

8、利、安贫乐道(板书)(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