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

ID:43044340

大小:124.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_第1页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_第2页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_第3页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学习总结人民版选修4代中国的政治家整体架构全客观•简明•了然廉拜大权独揽帝台湾与大陆对峙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渣域抗击沙俄•收复雅则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开创康乾盛世蒙山各部需加强管理歹线索归纳思维整合全横向•纵向•竖向-、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主要活动人物类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政治统•全国,创立小央集权制度制定《唐律》、完善科举制平定“三藩Z乱”,统一台湾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征服百越民族和睦的政策,唐藩和亲等平定喝尔丹叛乱对外关系兼收并蓄,对外开放抗击沙俄,维护主权二.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

2、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岀的贡献1-秦始皇(1)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而;(2)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3)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鞫縻府州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対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屮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3•康熙帝(1)平定三藩之乱;(2)收复台湾设台湾府;(3)平处喝尔丹叛乱;(4)尊重齐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

3、5)两次组织雅克萨口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三、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杲同1.相同点(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屮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屮央对地方的控制。(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乂有军步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劉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

4、强了中央与边駅地区的关系。2.不同点(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的统治使中国迹入了盛世时期。(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Z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Z间的孑盾,也而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Z间的矛盾。歹学会解题体验高考全真题・案例・技巧【例题】屮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

5、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人了北方边境。乂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莫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片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Z,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贞观政要》材料三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血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

6、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人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解题思路第(1)

7、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可得出移民,根据材料一“筑四十四个县城”可以归纳岀筑城,根据材料一''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可得岀设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传播先进技术和促进民族融合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盖徳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可以归纳为民族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的角度冋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而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