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课时2

《雷电颂》课时2

ID:43079328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6

《雷电颂》课时2_第1页
《雷电颂》课时2_第2页
《雷电颂》课时2_第3页
《雷电颂》课时2_第4页
《雷电颂》课时2_第5页
资源描述:

《《雷电颂》课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雷电颂》课时2学案设计簕竹中学李春丽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学时任务:1、能找到文中一共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并能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2、理解文中出现的这些景物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在文中的作用。3、理解屈原的思想情感。4、能完成练笔练习一、导入:如果屈原还活着,面对历史在重演,他内心又将激起怎样的波澜呢?上节课我

2、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对作者和屈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二、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说说你的理由。(分享读书心得。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三、研读赏析(小组讨论)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物象?2、作者在写这些物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仔细分析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题: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

3、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第二题剧中角色象征意义整体喻意   屈     原象征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不屈的战士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风、雷、电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昏庸无道腐朽的当权者没有阴谋……的小岛理想中的一方净土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

4、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四、语言品味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明确:(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采用的是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采用的是反问的修辞

5、。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3)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采用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风、雷、电的斗争精神)(4)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了主人公要冲破黑暗、迎来光明的坚定信念。三个“劈开”,应该读得一个比一个重,一个比一个有力。)教师小结各种修辞的作用:1、拟人兼呼告:直接

6、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2、反复、排比、比喻: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白更有气势。3、反问、设问:呼唤指斥,更增强了独白的战斗力。明确:四、四盘点收获:1、学习完本文,你收获了什么?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六、知识回顾:屈原呼唤风、雷、电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此打破黑暗,带来光明)七、结束语: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读课文,走进屈原

7、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知识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1)Pìnì()()(2)雷tínɡ()(3)nüè()待(4)污huì()。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到的修辞方法。(5分)(1)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2)你劈吧,劈吧,劈吧!()(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4)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5)“风”“雷”“电”象征()3、小练笔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赞美它们其中一种“梅、兰、竹、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