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

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

ID:43108240

大小:1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7

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_第1页
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_第2页
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_第3页
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_第4页
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现象学案初二物理教学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物理教学讲义声现象一、教学衔接l回收上次课的教案,检查学生的作业,做判定。l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l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l了解学生上周学习的情况,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备课方向提供依据二、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物体产生声音。2.声源:的物体。3.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有介质,可以是、、。传播效果:>>(物体粒子越紧密靠拢,传播效果越好)。4.声音传播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5.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B。,如空气。C.。6.耳聋分两类: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听

2、觉器官损坏而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而引起的。7.双耳效应:当某人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由于到达两只耳朵的声波状态(时间、强度、音色)不通,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8.声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它与有关:越大,音调越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的声音。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音色:音色与和有关。9.超声波:高于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音。

3、10、次声波:低于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音。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伴随次声波产生。11、控制噪声的途径:1.;2.;3.。(二)精讲精练:例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生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带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生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通,发出的声音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附加题: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2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同步练习.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言反应快。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提问:在校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裁判是根据发令枪的烟雾按表还是听到声音按表的,请做出选择并解释。7例3.请你想象

5、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合理的场景。例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例5.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例6.有着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

6、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一、教学练习(一)选择题1、(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2、(2010•广州)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

7、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3、(2010•潍坊)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内的4、(2010•烟台)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75、如图所示,

8、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