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ID:43172313

大小:105.7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6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10过秦论(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各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鱼怪天下之诸侯,以五一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按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I—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

2、,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己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nJ不悲哉?■六国论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Z—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Z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Z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之诸侯窃:私下B.盖未尝

3、不咎其当时之士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按秦咎:过失排斥、抵御D.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Ij4I1-1/2isr困:困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意思是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咎”在这里是动词,“责怪”的童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秦兵未出,血天下诸侯已自困矣B.彼秦者将何为哉?■*'■C.未可专以罪秦也—I—D.盖

4、未尝不咎其当时Z士,虑患乙疏苟以天下之大,下血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赂者以赂者丧—Z—子孙视Z不甚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表转折;B动词,做向末语气词;C连词,用来•,介词,因为;D主谓之间,取独代词,指土地。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是()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T—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白困矣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C.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是以卒口弱,而取夷灭D.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向使有擅形便Z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苏辙认为六国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他认为,抗击秦国的关键在于要保全和

6、秦国毗邻的韩魏两国,俗话说“唇亡齿寒”,正是因为其余四国未能在暗中帮助韩魏,联合抵御秦国,而是被某些眼前的小利益所麻痹,最终韩魏灭亡之后导致了口身无力去抵抗饿虎一般的的秦军,因此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李桢认为,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六国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六国是自己削弱白己而导致灭亡的,因此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考点: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A.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B.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拣秦,“而乃贪嗨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0.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

8、寇之韩、魏”。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小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屮心意思。能力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