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内部控制

审计内部控制

ID:43187048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7

审计内部控制_第1页
审计内部控制_第2页
审计内部控制_第3页
审计内部控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审计内部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班级:会计学0902姓名:赵春艳学号:80920111有关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以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及最新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为评述主要对象关键字:摘要:近年來内部控制受关注的程度越來越多,从内部控制研究的众多文献中口J以将其研究的内容归纳为内部控制的理论方血、内部控制实施方血、内部控制评价方血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本文主要对内部控制理论中的内部控制规则研究视角、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佇关文献做出评述,同时根据内部控制最新发布的基本规范有关文献做出评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慕木规范一:引言随着审计理论和实务

2、的发展,内部控制体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内部控制的重视过程可以从相关法律法规为背景:1996年《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査内部控制;200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第8号分别规定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需耍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001年证监委颁布《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及《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工作的通知》,2002年5月1H执行《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对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专项审核并发表意见;2006年6月9口,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

3、市公司内控指引》2008年6月28口由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通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实施。该规范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方而所遇到的障碍,从机制和实际操作方而来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进程,其要求企业根据《基木规范》来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和应用指引。同时国际国内很多学者也对内部控制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基本可以表述为对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

4、研究。比如在内部控制理论方而有:李连华,聂海涛(2007)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思想主线及其演变的研究;李志斌(2009)从组织社会学规则理论上解释了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谢志华(2009)探讨了内部控制的木质和结构。在内部控制的实施方而的研究有:魏明海等(2009)对探讨股东合谋的内控问题的研究;李国忠(2009)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的看法;杨有红、孙海风(2(X)9)提出了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应关注的问题。在内部控制的评价方而的研究有:韩传模、汪士果(2009)在利用三维结构解析企业内控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风险导向、示意结构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王海林(

5、2009)从内部控制制定和实施倆个方面对内控能力做出了评价;赵雪媛(2003)、黄晓毛、陈志诚(2005)探讨了在计算机信息平台下内部控制评价及风险控制之I'可的关系;同时近年来比较受大家重视的研究是上市公司H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原因及其影响凶素,有学者对其彩响因索进行了细分研究如:王跃尝(2000),孙晔、林斌(2008)研究了上市时I'可长短对公司自愿披露鉴证报告的影响,蔡少娜(2008),Doyle(2007)、krishnan(2005)、ashbaugh-skaife(2007)研究了公司财务健康状况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关系。在内部控制与内部市计及风险

6、管理等方血的研究主耍有:杨有红(2009)结合了内部控制对市计委员会的作用,从而探讨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近年來在国外国内研究方而出现了有大量的规范研究走向实证研究的动向:比如哋(2009)就以民生银行为例研究了上市银行内控实质性漏洞披露的现状,何王(2009)以法国兴业银行职务舞弊案例分析了职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木文试从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俩方而的文献做出评述,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出现的最新的基木规范相关文献给予评述。(二)文献回顾与评述1・内部控制理论文献:本文主要评述对内部控制规则研究视角方而的文献。对于内部控制规则研究视角学者-•般

7、先探讨了内控研究的学科属性。国外大都从管理学和审计学研究视角出发。国内研究的和度、研究时所依托的学科基础和解决问题时所依据的方法体系,首先是财务与会计学,其次才是审计学(李连华,2007);张砚、杨雄胜(2007)将内控的研究成果归纳分类为审计流程视角的研究、纽织管理视角的研究和个体行为视角的研究。近年,国内学者提出演化经济学视角(杨雄胜,2006)、价值链视角(王海林,2006)、价值创造视角(李心合,2006)、工程学视角(杨周南,2007)o评述:其理论基础主要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具有严格的假设,研究层次局限于组织层而。从组织层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