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

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

ID:43210757

大小:5.5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0-03

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_第1页
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_第2页
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_第3页
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_第4页
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5《牧童、舟过安仁》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忆……童年趣事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牧童钟汉离荷仙姑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是传说中的逍遥大仙。作者简介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课文朗读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mùsuō读出诗歌的节奏牧童

2、(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 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铺铺:铺开弄弄:逗弄。饱饭饱饭:吃饱了饭。蓑衣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卧月明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草铺横野牧童放牧归来,吃饱后已是黄昏。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

3、卧月明。卧看月明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可爱、调皮、疲倦。一个“弄”,一个“卧”。诗歌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淡泊,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思想感情。(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课外拓展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舟过安仁杨万里(公元1127-120

4、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人。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作者简介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gāozhàozhē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篙棹怪生遮头使风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中心思想《舟过安仁》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______,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______。我们还学过他

6、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宋杨万里所见所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