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

ID:43221597

大小:12.10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04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_第1页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_第2页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_第3页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_第4页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报告人:刘##滨Dec5,2015海绵城市介绍——LID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选题原因…1概念、理念、内容、背景…2具体技术…3结合专业浅谈…4发展现状…5面临问题…6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选题目的原因第三第四第一第二核心是防治城市水流失和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是以后十五年内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热点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主要途径之一涉及到每一个开发建设项目,为水土保持设计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2、并加以利用。功能: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海绵城市的本质、特性、原则海绵城市的要求海绵城市的要求本质: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城镇化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即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思想:低影响开发特性:吸水、持水、释水。原则: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具体目标:排水防涝、雨水资源和、污染控制、水土保持等从排水管理的角度,要求顺应自然,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上,最大限度

3、地实现降雨的积存、渗透、净化,并充分加以利用。从防洪减灾的角度,要求城市能够与雨洪和谐共存,具有“弹性适应”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的能力。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更要提升生态质量。海绵城市的要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低影响开发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开发后与开发前水文条件基本相同*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

4、给予恢复*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治理水污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减轻暴雨和干旱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海绵城市创建的涉及面*涉及到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自然水要素*涉及到供排水、规划、园林、交通、建设、城管、气象等众多管理部门*涉及到给水、排水、内涝防治、防洪、水的循环利用等人工水系统*涉及到每一个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的“背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7大量工程建设做地面硬化使得形成了“铁壳城市”,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钢筋水泥过多地替代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池塘,裸露

5、的土地成为稀缺的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城市看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9城市缺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城市水污染海绵城市的“后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1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2传统城市“快排”海绵城市发展“渗、滞、蓄、净、用、排从“尽快把水排出去”到“尽量把水留下来”下渗>80%排放降雨蒸发(腾)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透水

6、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等<40%下渗减排集蓄利用蒸发(腾)降雨排放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3传统城市和海绵城市做法对照传统城市改造自然利用土地为主改变原有生态粗放式建设地表径流量大增海绵城市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原有生态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具体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4渗、蓄、滞、净、用、排海绵城市—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5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1.1透

7、水景观铺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6透水性铺装材料主要由以下几种:透水混凝土,透水性多孔沥青,透水砖 和石子1.2透水道路铺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7透水地面不仅能大量收集雨水,而且可以吸收地面扬尘,透水地面还能够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缓解了城市热导效应随着时间透水率会衰减优点缺点1.3.绿色建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8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9海绵城市—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蓄”,“蓄”即调蓄,重点

8、在于增加储水空间,从而保证更多的雨水在外排前被场地设施进行积存、调蓄,降低峰值流量,同时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1.蓄水模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1采用聚丙烯塑料单元模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