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ID:43311348

大小:5.43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10-08

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_第1页
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_第2页
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_第3页
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_第4页
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06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主要内容和要求:重点讨论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的组成、电子传递机理和氧化磷酸化机理。对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作一般介绍。第一节生物氧化概述第二节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第三节氧化磷酸化目录G+O26CO2+6H2O+能量糖类的分解代谢EMPG2ATP2乙酰CoA4CO22丙酮酸2NADH2NADH2CO26NADH、2FADH22GTPTCA一、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1、概念有机物在生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生物氧

2、化又称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第一节生物氧化概述营养物+[O]====H2O+CO2+ATP有机物中的H+O2H2O(ETS)广义生物氧化有机物中的CCO2(脱羧作用:TCA)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时,释放的能量如何储存于ATP(氧化磷酸化)狭义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燃烧相同点:化学本质:物质分解为CO2和H2O,产能总量相等不同点:条件、过程。2、生物氧化的特点(1)条件温和:常温常压、近中性pH、有水的活细胞。(2)酶促反应: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递体作用下进行。(3)逐步氧化并放能,

3、释放的能量贮藏在ATP中。(4)CO2是代谢物经脱羧作用产生。(5)原核生物在细胞膜上进行,真核生物在线粒体进行。(1)脱氢反应琥珀酸+FAD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FADH2(2)加氧反应AA+O2+H2OAA氧化酶a-酮酸+NH3+H2O2(3)失电子反应:如细胞色素氧化酶Fe2+Fe3++e-3、生物体中氧化反应的类型(1)直接脱羧A、α-直接脱羧O‖CH3CH+CO2O‖CH3CCOOH丙酮酸脱羧酶COOHC=OCH2COOHαβCOOHC=O+CO2CH3丙酮酸羧化酶+ADP+Pi+ATP

4、+H2OB、β-直接脱羧4、CO2的生成(2)氧化脱羧O‖CH3-C-COOH+CoASH+NAD+O‖CH3-C~SCoA+NADH+H++CO2丙酮酸脱氢酶系A、α–氧化脱羧COOHC=O+CO2+NADPH+H+CH3COOHC=O+NADP+CH2COOHβα苹果酸酶B、β–氧化脱羧5、H2O的生成脱氢酶-2H电子传递体氧化酶在脱氢酶、传递体、氧化酶组成的体系催化下生成。AH2氢传递体1/2O2H2O2e-2H+1/2O2-高能化合物:在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释放出大量的自由

5、能的化合物。大量的自由能≥20.92KJ.mol-1(5Kcal.mol-1)∽-高能键(high-energybond)不稳定键二、高能化合物1、高能磷酸化合物根据其键型:有磷氧型和磷氮型(1)磷氧键型(一)高能化合物的类型OOA、酰基磷酸化合物HOCH-C-O~P-OHOCH2OPOH-C-O~P1,3-DPGA12.3Kcal.mol-1C、焦磷酸化合物OOOP-O~P腺苷-O-P-O~P-O~P-OOHOHOHATP7.3Kcal.mol-1B、烯醇式磷酸化合物COOH-C=C-O~PC-

6、O~PCH2PEP14.8Kcal.mol-1(2)氮磷键型胍基磷酸化合物O-N~PHN~P-OHC=NHOHN—C=HNN-CH3CH2COOH磷酸肌酸10.3Kcal.mol-1A、硫酯键化合物OO-C~S-CH3-C~SCoA乙酰辅酶A7.5Kcal.mol-1B、甲硫键化合物CH3~S+-CH3~S+-CH2-CH-COOH腺苷NH2S-腺苷甲硫氨酸10.0Kcal.mol-12、高能非磷酸化合物(硫碳键型)ATPADP肌酸磷酸肌酸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P~P机械能(肌肉收缩)渗透能(

7、物质主动转运)化学能(合成代谢)电能(生物电)热能(维持体温)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二)ATP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1、ATP是生物体内的“能量货币”(1)ATP的结构特点决定其易于水解放能(2)ATP的分解与合成与能量偶联2、ATP是磷酸基团转移载体3、生成NTP磷酯键酸酐键δ-δ+δ+δ+δ-δ-ATP4-+H2OADP3-+Pi2-+H+ΔG0,=-30.5KJ.mol-1ATP4-+H2OAMP2-+PPi3-+H+ΔG0,=-33.1KJ.mol-1生理pH下,

8、ATP有4个负电荷(ATP4-)→分子内磷酸根的静电斥力由于P=O的极化,电子云偏向氧原子,磷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正电荷相斥使磷酸酐键不稳定。(1)ATP(反应物)分子结构存在不稳定的因素:(2)使产物稳定的因素:Pi是稳定的共振杂化物;介质中H+的低浓度。ATP易于水解,且释放大量的能量一些磷酸化合物水解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化合物△G0’磷酸基团转移势能(kcal/mol)(kcal/mol)PEP-14.814.81,3-DPGA-12.312.3磷酸肌酸-10.310.3ATP-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