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彭宇案”分析

南京“彭宇案”分析

ID:43329815

大小:193.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30

南京“彭宇案”分析_第1页
南京“彭宇案”分析_第2页
南京“彭宇案”分析_第3页
南京“彭宇案”分析_第4页
南京“彭宇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彭宇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彭宇案”分析目录一、案情回顾2二、媒体报道与分析21、新京报:有人摔倒,你扶不扶?(2007-9-7)22、南方都市报:彭宇: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2007-9-6)33、北京青年报:彭宇的一审败诉与可疑的自由心证(2007-9-7)....44、综合分析4三、“彭宇案”的延续61、“彭宇案”的偏离放大72、“小悦悦”事件8四、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与媒体行为的评价91、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92、媒体行为评价9一、案情回顾2006年11月20日9时30分左右,64岁的退休职工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站等车时,有2辆83路公交车同时进站。徐寿兰急忙跑向后面-辆乘客较少的公交车

2、,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彭宇从公交车上下来后发现摔倒在地的徐寿兰,随即将她扶起,并将她送往医院治疗,其间还代付了200元医药费。徐寿兰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徐寿兰指认撞人者是小伙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但在2012年你南京“彭宇案”又真相大白,彭宇承认在2006年口月发生的意外中,徐寿兰确实与其发生了碰撞。二、媒体报道与分析1>新京报:有人摔倒,你扶不扶?(2007-9-7)【原文节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法官的整个认定过程,都是“根据社会情理”或“从常理分析”,而不是依据老太太提出的证据来加以证明。正是在这样“情理证明”之下,法官将举证责任

3、从原告转移给了被告,进而认定小伙子无法证明其扶老太太进医院是'见义勇为当然,老太太也始终没能证明是小伙子撞了她。或许这就是法官各打五十大板的“理论基础”吧,在“公平原则”之下,小伙子被判令承担部分赔偿责任。以我等旁观者看来,依据这样的“情理”和“常理”有些可怕,可怕到被告要为原告不能证明的事实埋单。照这样下去,我们以后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分析】从标题来看,其暗含着“道德恐慌”语义。有人摔倒,你扶不扶?——这个标题看似是疑问句,但事实上在“彭宇案”这个风口浪尖上,无疑我们会理解为“以后有人摔倒可不敢扶了”。毫无疑问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也在站在彭宇的立场上阐述的。在节选的文

4、中我用蓝色标出来的一些短语,在情感上都带有讽刺。并且,在选文中也大量使用了引号。在这里我认为引号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强调法官的判决并没有原告的有力证据证明彭宇是否撞了人,而是依据情理推断。第二,表达相反的意思。比如“公平原则”,言外之意就是这个判决并不公平。这样一来就激起了读者对于“彭宇案”更加愤慨的情绪,引导公众认为“彭宇案”的判决漏洞百出。最后一段,作者明显将“彭宇案”放大到整个社会,转移到今后可能发生的事件中,并在文中使用了“可怕”一词。有刻意迎合甚至诱导受众关于社会道德沦丧的认知心理之嫌。南方都市报:彭宇: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2007・9・6)【原文节选】彭宇

5、版:我在做好事……徐老太版:他撞了我……媒体:老太太儿子是警察……目击者:老太自己摔的……网友:好人做不得【分析】将新闻中各方说法的小标题展现出来,就连成了上文的一段话。光从小标题看来,我们就可以将其连成一个故事——彭宇在徐寿兰摔倒后将其扶起,有目击者可以证明,但是徐寿兰却说彭宇撞了她,这似乎与徐春兰的儿子是警察有一定联系,网友定下结论:老人扶不得。虽然这篇新闻选取了不同人的视角来讲述这件事情,但是却还是明显表达了彭宇很冤枉的意思。并且在大多数人看来,警察的身份在法律程序中似乎是可以“徇私枉法”的。所以,彭宇再一次成为了弱者,而同情弱者是当下人们的共同情感。由于情感的导向,

6、公众们更加愤怒。这应该是媒体的舆论导向吗?媒体在选取不同人的观点从不同侧面来陈述事实时应该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而不是误导读者。在此事件中,媒体是否应该问一问法官或者相人士关对于判决的解读?就算判决的逻辑真的是有问题的,媒体是不是应该有着正确引导受众的职责?此吋,媒体应该做的是提出解决对策,而不是传播当下道徳沦丧的观点。3、北京青年报:彭宇的一审败诉与可疑的自由心证(2007・9・7)【原文节选】人们对彭宇案一审结果的反感,提醒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民事诉讼中绕不开的法官自由心证,对于我们的司法实务界来说显然还是一个难局。法官素质不高,庭外因素繁杂,民事审判的监督程序缺乏,

7、都让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存在着沦为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的危险。彭宇案能否在二审中还原真相、实现公平,无论对法律还是道德来说都至关重要。还是引用一句套话吧:我们都在拭目以待。【分析】《北京青年报》对于“彭宇案”的报道,我还是比较认可的。从标题上来看,没有运用疑问,反问等夸张的修辞,而是平静地陈述了文章主旨。自由心证只用了“可疑”来形容,并没有定论说是错误的。整篇文章以分析判决书为主,对于判决中有争议的地方解读地也比较透彻。虽然文章中也传达出判决不公平的含义,但是措辞比较平静,基本没有岀现过激的言论。最重要的是,在文章的最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