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小麦杆黑粉病发生原因及对策(精品)

卫辉市小麦杆黑粉病发生原因及对策(精品)

ID:43331370

大小:30.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9

卫辉市小麦杆黑粉病发生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1页
卫辉市小麦杆黑粉病发生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2页
卫辉市小麦杆黑粉病发生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3页
卫辉市小麦杆黑粉病发生原因及对策(精品)_第4页
资源描述:

《卫辉市小麦杆黑粉病发生原因及对策(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卫辉市小麦秆黑粉病发生原因与对策摘要:介绍了小麦秆黑粉病的症状和危害、小麦秆黑粉病的病原菌的寄生方式、萌发的气象条件。分析了小麦秆黑粉病在卫辉市发生的主要原因。给出了几条防治措施。关键词:小麦秆黑粉病;症状;病原菌;侵染特点;危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卫辉市是优质小麦的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2.9万hn?左右。多年来,小麦秆黑粉病在本市均属零星发生,2005年以來,该病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尤其是2008年小麦拔节期秆黑粉病在本市的太公镇、安都乡、唐庄镇等山丘旱区麦田严重发生,平原灌区麦田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市发生面积约0.52万hn?,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17.8%,平均病株率19.

2、5%,严重地块病株率达45%以上,病田平均减产20%左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此,笔者对我市小麦秆黑粉病重发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_、小麦秆黑粉病的症状、病原及侵染特点1.小麦秆黑粉病症状小麦幼苗期即开始发病,此吋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小麦拔节后逐渐显现出症状,至抽穗期仍有发生,其主要发病部位在小麦的茎秆、叶鞘及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白色条斑,后逐渐隆起呈灰黑色,条斑内长满黑粉,即病菌的厚垣抱了。病株显著矮小,茎叶扭曲,分篥增多,在播种密度较稀的情况下,有时无效分篥可达百余个。重病株不能抽穗而枯死,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常卷曲于旗叶叶鞘内,多数不能

3、结实,少数虽能结实,但籽粒税小皱缩;轻病株只有部分分葉染病,未染病的分篥仍能正常抽穗结实。2•病原小麦秆黑粉病的病原菌UrocystistriticiKorm,界名Urocystisaqropyri(preuss)schrot是一种担了菌亚门真菌,属条黑粉菌属,病菌侵入寄主的最适土温为14〜21°C,病原菌的厚垣孑包子在田间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5年,带有病菌的麦糠牲畜吃后,虽经肠胃消化而不致死,故混有病菌抱子而未经腐熟的牲畜粪肥有致病作用。侵入后其冬抱子在土温为9~26°C间都可以发生侵染,但以土温20°C左右最为适宜。此外发病率的高低还与土壤含水量有关,一般较干燥的地块发病

4、率比湿度大的地块发病率高。3•侵染特点小麦秆黑粉病是幼苗侵染,一年只侵染1次,是以带菌病残体及落入土中的越夏厚垣砲子,在幼苗出土前从芽鞘侵入,并随种子萌发而发芽,逐渐蔓延至生长点,然后进入茎秆、叶鞘和叶片,造成系统性发病。病菌在病组织的表皮下产生大量冬抱子团,成熟后便散落于土壤中,待秋播时再侵染下季小麦。二、发病原因分析1•气候因素小麦秆黑粉病的侵染特点是幼苗侵染,以土温20°C左右侵染最适宜,干燥地块比湿度大的地块发病率高。2008年,该病在卫辉市重发的原因是2007年10月8〜20H小麦播种出苗期间土壤温度持续稳定在18〜21°C,.且太公镇、安都乡、唐庄镇多为山丘区,无

5、灌溉能力,播种期的10刀上屮旬雨水极少,使土壤十分干燥,适宜秆黑粉病菌的侵染和萌发,对发病有利,加之2008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全市持续干旱少雨,温度适宜,有利于该病的进一步发展为害。近儿年来,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不外乎两方面,其一是由于农民种田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小麦实际播种期普遍偏早,造成小麦播种出苗期土壤温度偏高,10月份为秋冬季交替期,月内温度变幅较大,卫辉市近20年的气象记录证明,5厘米地温10月上旬平均为18.1°c,屮旬为16.1°C,小麦播种深度一般不到5厘米,种子萌发层的温度要高于5厘米地温,如果在10月上旬或中旬前期播种,土壤温度正好适宜小麦秆

6、黑粉病的侵染,使发病率增加。其二,T辉市10月份降水不多,干旱发生率较高,平均每三年一遇,10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在15°C以上,最高气温有时高达30°C以上,蒸发量还相当大,所以麦播期土壤湿度多数年份较小,特别是北部山丘区,无灌溉条件,土壤较干燥,极有利于小麦秆黑粉病的侵染。2•田间菌源充足近几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培肥地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病残体在田间的积累,病菌以厚垣抱子越夏,成为侵染幼苗的主要病菌來源,为秆黑粉病的高发提供了基础条件;其次,本市山区农民有饲养大牲畜的习惯,用病株残体泯肥或饲养牲畜,病菌抱了被混入粪月巴,施入麦田后成为侵染麦苗的乂一

7、菌源;三是农民自留种麦FH,病菌抱子在小麦脱粒打场吋粘附在种子表面,使种子带菌直接传播病害。3•农民防病意识淡薄近年來,由于小麦秆黑粉病在木市很少发生,多数农民对该病害缺乏认识,农民在播种时很少使用药剂拌种,即使拌种也只用杀虫剂,而忽视杀菌剂的使用,导致病菌逐年积累,菌源充足。三、防治措施1・适时足墻下种小麦适播期因每年气候特点不同会有差异,所以应增强科学种田意识,及时了解气象信息,适时播种。我市麦播期降水偏少,靠自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麦播需要,所以应合理利用好麦播前期降水,注意保墻,如果前期降水不足,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