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散配镜》ppt课件

《混散配镜》ppt课件

ID:43340774

大小:7.7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8

《混散配镜》ppt课件_第1页
《混散配镜》ppt课件_第2页
《混散配镜》ppt课件_第3页
《混散配镜》ppt课件_第4页
《混散配镜》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散配镜》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配镜--赵进华儿童一般配镜原则1.调节放松,不增加调节原则--MPMVA2.不造成中央远视性离焦原则--近视不过矫3.双眼调节平衡原则4.远视可以按保留调节的原则适量减正度数,而近视的则不考虑保留调节5.非斜视性眼位异常、视觉疲劳时,可以:1、视觉训练,2、需要调整球镜处方,3、给棱镜处方儿童的生理性远视儿童混合散光混合散光:是指两条焦线中的一条成像于视网膜前,另一条成像于视网膜后。混合散光是近视or远视?按近视性质,配镜原则是:按复光结果MPMVA给配镜,不考虑生理性调节。按远视性质,配镜原则是考虑对应的年龄保留生理性远视。按最小弥散环(等效球镜度)判断散光性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柱镜形式的转换1.球镜取代数和2.散光变符号3.转轴(大于90减90,小于90加90)如:-1.00ds=+4.00dc*900.3可变为+3.00ds=-4.00dc*1800.3对于上述儿童,有几种配镜处方的选择A直接给处方+3.00ds=-4.00dc*180(等同于-1.00ds=+4.00dc*90)B直接给处方+1.50ds=+4.00dc*180(保留1.50D调节)C直接给处方+2.00ds=-4.00dc*180(保留1.00D调节)D直接给处方+2.50ds=-4.00dc*180(保留0.50D调节)E根据复光结果,按复光时MPMVA原则给处方你会选择哪个

3、??先说说E:由于弱视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无法达到同龄正常视力标准,所以我们没法以“1.0”作为终点的判断。弱视引起的低下视力很难给我做终点判断的依据,比如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3,0.3的视标是一个对眼的视角比较大的视标,这样的视标对“模糊”的容忍度是非常大的,看到得很清楚也是0.3,模糊地猜测到也是0.3,柱镜量给足是0.3,柱镜量给欠矫也是0.3,柱镜量给过矫也是0.3……而这个很清楚到很模糊地看到0.3的过程中,可以包括了很大的屈光度变化。所以可以直接大瞳孔给处方。图一中患者未戴镜时屈光状态说明:患者的眼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过弱(+3.00D),水平方向上焦线在视网膜后

4、;在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过强(-1.00D),水平方向上焦线在视网膜前。——等效球镜度为:——1.00+(+3.00)/2=+1.00D,即,最小弥散环在视网膜后+1.00D的位置;也就是说,如要保留生理性远视,最多保留1.00D。如果保留的”生理性远视量“超过了1.00D,则人为形成了中央的远视性离焦而促进近视图二-1.00DS/+4.00DC*90患者戴不同的处方时,焦点的位置对于上述A、B、C、D的给镜处方,我们画图来表示,图二。图中的绿色处方为正柱镜表达方式,与黑色的负柱镜表达方式一致。结论混合散光的离焦性质(是近视性还是远视性),是按最小弥散环与视网膜的关系判断的,也就是

5、说,对混合散光可以用等效球镜度来表达是近视性质还是远视性质。成人和对于需要复光后再给处方的混合散光,按小瞳孔验光MPMVA(最正之最佳视力)原则验光。根据不同年龄、用眼需求的情况,酌情调整散光量。对于眼位异常等情况时,要对处方进行调整(具体的球镜调整量和棱镜量的计算方法参考P法则、S法则,具体可参考我的文章:正负相对性集合范围检查的临床应用——Sheard、1:1、Percival准则)对于要在睫状肌麻痹情况下直接给处方的,如:弱视、调节性内斜视、调节过度等情况下,需要注意:睫状肌麻痹验光表现为正视或近视状态时(等效球镜度为负镜或最小弥散环在视网膜前),不考虑保留生理性远视;仅在

6、睫状肌麻痹验光表现为远视状态时(等效球镜度为正镜或最小弥散环在视网膜后),才考虑保留生理性远视,但保留的生理性远视度数不能超过远视状态的等效球镜度值;不同年龄儿童生理性远视不同,保留生理性远视时要参考相应年龄儿童的正常值范围。谢谢大家,小宝在此有礼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