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ID:43352300

大小:49.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_第1页
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_第2页
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_第3页
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_第4页
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氨氮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厌氧发酵是处理有机废弃物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然而厌氧发酵作为生物处理技术一种,必然存在着生化抑制反应。存在的生化抑制反应主要有:pH抑制、氢抑制、挥发性有机酸(VFA)和氨氮的抑制等。高浓度的氨氮就是有机废弃物厌氧生物处理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本文阅读大量文献,集中研究氨氮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产生机理、抑制浓度等规律,以期待解决或者避免氨氮在产甲烷发酵过程中的抑制反应情况,为今后的厌氧发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1氨氮的产生机理在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过程中,氮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尽管进入消化系统中的硝酸盐能被

2、还原成氮气,但其仍将存在于系统中。由于厌氧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很少,只有很少的氮转化为细胞,大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氮在厌氧发酵降解过程中形成水解产物-氨氮,主要以铵离子NH4+-N和游离氨NH3形式存在。因此消化液中氨氮的浓度都高于进料的氨氮浓度,系统中的总氮是守恒的。氨态氮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降解产生,其分解主要通过偶联进行氧化还原脱氮反应,这需要两种氨基酸同时参与,其中一个氨基酸分子进行氧化脱氮,同时产生的质子使另外一个氨基酸的两个分子还原,两个过程同时伴随着氨基酸的去除。如丙氨酸和甘氨酸的降解:CH3CHNH2COOH(丙氨酸)+2

3、H2O→CH3COOH+CO2+NH3+4H+CH2NH2COOH(甘氨酸)+4H+→2CH3COOH+2NH3两个反应合并即为:CH3CHNH2COOH+2CH2NH2COOH+2H2O→3CH3COOH+CO2+3NH3由于氨基酸的降解的能够产生NH3,因此在这一过程会影响到溶液的pH值。NH3的存在对厌氧过程非常重要,一方面,NH3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细菌利用氨氮作为其氮源,另一方面,NH3如果其浓度过高就会快速抑制甲烷菌的活性。氨的存在形式有NH3和NH4+,两者的浓度决定于pH值。NH3+H2O→NH4++OH-35℃时,

4、K1==1.85×10-5(1-1)K2==2.09×10-14(1-2)两式相除,[NH3]=1.13×10-9有机酸积累,pH值降低,平衡向右移动,NH3离解为NH4+。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除了有机氮在厌氧发酵时被氨化外,发酵余液回流利用也会因此加重氨积累[1]。2氨氮的抑制机理和抑制模式对于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氨氮产生抑制性的原因,目前还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游离氨(NH3)是氨氮产生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因为游离氨能自由透过细胞膜[2,3]。但J.J.Lay认为,甲烷菌的活性取决于NH4+的浓度,而不是非离子化NH3的浓度[4

5、]。而且NH4+和NH3在驯化和非驯化的系统中的影响是不同的[5]。目前关于氨毒性的抑制机理所知的还十分有限,少数纯培养条件下的研究表明,氨可能以两种方式影响产甲烷菌:(1)铵离子直接抑制甲烷合成酶的活性;(2)游离氨为疏水性分子,通过被动扩散作用进入细菌细胞,引起质子不平衡和钾的缺乏[6,7]。BenabdallahElHadjetal.研究了不同游离氧(NH3-N)和铵离子(NH4+-N)浓度下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中温和高温厌氧发酵的产气性能[8],结果表明游离氨和铵离子均能抑制产甲烷活性,对两者单独试验,结果中温和高温下造成甲烷

6、产量减少50%的NH3-N浓度分别为215和468mg/L,而3860和5600mg/LNH4+-N浓度同样造成了中温和高温下甲烷产量减少50%。KaareHvidHansen等在研究猪粪厌氧消化的过程中总结了氨氮抑制产气的四阶段模式[2]。Poggi-Varaldo在中温消化中应用未驯化的产乙酸产甲烷菌群[9],Angelidaki和Ahring在应用经过驯化的高温产乙酸产甲烷菌群进行厌氧消化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相近的模式[10]。结合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Hansenetal.总结出了氨氮抑制产气的四阶段模型:NH3-N浓度低于阈值1

7、.1g/L时,沼气生产过程不受抑制;NH3-N浓度超过1.1g/L时,抑制发生,形成初始抑制的第一相;然后是抑制的稳定状态;之后进入抑制阶段,随着NH3-N浓度的增加,表观比生长速率下降。该四阶段模型可如下表述:Stage10<[NH3]<1.10,μr=1.0(2-1)Stage21.10<[NH3]<1.10,μr=(2-2)Stage31.16<[NH3]<1.34,μr=0.67(2-3)Stage41.34<[NH3],μr=(2-4)在模型中,[NH3]为NH3-N浓度(g/L),μr为产甲院微生物的相对表观比生长速率。

8、定义表观比生长速率为μ,各试验组NH3-N浓度为1.1g/L时的表观比生长速率为μref,其他NH3-N浓度条件下的表观比生长速率μ相对于μref进行归一化处理,即μr=μ/μref。随着NH3-N浓度的增加,μr呈现不同形式的下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