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D:43376593

大小:212.5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30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届高三10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笫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Z—,不仅指代汉魏Z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牛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自汉末延至魏晋南

2、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怏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牛•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川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和,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価、帖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对“建安风骨”进行理

3、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楮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集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少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牛•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

4、末社会人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人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乂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瑙。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來,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人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

5、”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而也提醍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牛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乂赋了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吋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

6、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FI报》2016年08月26FI)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芯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C.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述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Z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

7、。D.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B.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彩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C.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木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

8、”的文学批评尺度。D.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乂鲜切地突出文学与吋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牛•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B.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C.从“建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