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分期试论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

ID:43378777

大小:518.5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30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_第1页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_第2页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_第3页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_第4页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冈石窟分期试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云冈石窟分期试论云冈石窟位在山西大同旧城西15公里的十里河(武州川)北岸的山崖面上,东西连续约1公里。石窟的绝大部份,都是北魏中后期雕造的。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三期。太武帝(424〜452)晚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口益尖锐,北魏的统治开始衰弱。文成帝(452~465)继位,马上颁布恢复佛教的诏书,诏书中特别强调佛教“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开演正觉”。恢复佛教是为了维持北魏政权,这是极为清楚的。接着,文成帝就“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o兴光元

2、年(454)秋,又勅有司在京师(平城,即今大同)“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即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和文成帝自己)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文成帝以其帝王形象为蓝本雕造佛像,一方面为了祈求他们自身的安全和冥福;更重耍的另一方面,显然是在继续利用太武废佛(446)以前,佛教徒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欺骗手段,妄图借此缓和人民的反抗。公元460年,云冈石窟开始雕凿。《魏书•释老志》记录了开始凿魁时的情况:和平初“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

3、冠於一世”。这五座佛像,当是前不久五级大寺铸像事件的一次重复。这次重复的工程远比五级大寺为巨大,反映了以文成帝为代表的日益虚弱的北魏统治集团,求助於宗教的需要更加迫切了。昙曜为皇室所开的五所洞窟一一“昙曜五窟”,即今云冈石窟中的16~20窟。这是云冈的第一期石窟(参看图版27~29)第一期石窟,在形制上的特点是:各窟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草庐形式;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佛、当今佛和未来佛)和千佛;主像形体高大,占据了窟内面积的大部分。从主像内容和石窟布局上观察,五窟还可细分为两组。18、19、20三窟为一

4、组。都是以佛装的三世佛为主像。左右两主像分处在左右胁洞的19窟,是这一组的中心窟。这一组石窟在云冈石窟中开凿的时间最早,但19窟胁洞的主要工程一直拖到第二期。这组最早的石窟布局紧凑,形象造型雄伟,佛像服装或右袒,或通肩;衣纹流行仿毛质厚衣料而出现的凸起的式样。总之,从窟的整体安排到各种形象及其细部的雕刻技艺,水平都很高,这决不会都是北魏恢复佛教后不久就能够突然产生的,至少要有较多部分当是公元446年废佛以前情况的继续。因此,这一组石窟及其造像的各种特点,当与前一时期特征应有较密切的联系。16、17两窟是一组。17窟

5、主像也是三世佛,但当中的大像是菩萨装的未来佛弥勒交脚像。16魁主像是单一的释迦立像。如以当时在平城五级大寺为自太祖以下五帝各铸一佛像为准,来考虑从西20、19、18这一组石忌起顺序分配自太祖以下五帝,这处在东头第二窟当中主像是交脚弥勒的17窟,应相当於没有即位就死去了的景穆帝;最东的主像是16窟中单一的释迦像,它应相当於当时在位的文成帝。后两帝与前三帝情况不同,因而16、17窟的主像也与18、19、20窟有别。16、17窟除了在主像内容上和18、19、20窟不完全相同外,在施工计划上也有差别,18、20和19的主窟

6、,基本上按原计划全部完成,而16、17两窟壁面都有较多的第二期甚至第三期补刻的小型佛龛(以下简称小龛),16窟的主像工程更拖到第二期的晚期才告竣(表一)。號窟2091817161•平面形式-一主要造俾一II期&&注東西—X一-■■■♦-圖例坐佛I生佛仝倚坐佛X交脚张勒文成帝恢复佛教后,昙曜为皇室造窟,选择三世佛作为主要题材,除了上述政治原因外,同时也有意地针对废佛前流传胡本无佛,“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接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的言论,而大力宣传佛教源远流长,所谓“释迦前有六佛(过去佛),释

7、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当今佛),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未来佛),方继释迦而降世。”昙曜这后一目的,是和他在462~472年间,在云冈一再翻译自三世佛开始的佛教历史《付法藏传》的工作相配合的。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北魏佛教特重禅法,太武废佛之前,凉州高僧玄高“即达平城,大流禅化,伪太子拓跋晃事高为师”。昙曜也向“以禅业见称”(均见《高僧传•玄高传》),而第一期石窟中的三世佛、释迦、弥勒和千佛,又都是一般习禅僧人谛观的主要形象,因此,昙曜设计的这批最早的云冈石窟,也兼有广聚沙门同修定法的目的。公元465年,文成帝死后,各

8、族人民不断起义。471年孝文帝即位后,青齐一带起义规模越来越大,北魏皇室、贵族崇佛祈福也愈演愈厉,这时云冈连续开凿成组的大窟,如实地反映了北魏统治集团对自身安全的极端忧虑。这一阶段,即云冈石館的第二期。其具体时间,大约自文成帝以后以迄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前的孝文帝时期,即465~494年。北魏云冈,以此阶段为最盛。《水经注•潔水》:“武州川水又东南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