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

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

ID:43397036

大小:99.7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1

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_第1页
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_第2页
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_第3页
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_第4页
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任务书、开题报告、答辩申请表、中期检查表、答辩记录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农民文化人,文化的农民——赵树理院系名称文理学院学号2009301010134班级0901班下达日期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学生李蒙导师翁菊芳起止日期十七年文学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纵观整个十七年文学,有一个奇异的存在,他就是立志做“文摊”作家的赵树理!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农民的语言、农民的思想,写农民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反应农村实际生活,用农民式的幽默语言,和传统评书式的叙事风格,代表着“中国创作、中国风格”,广泛的被人民群众传阅,深得人民的喜爱。[1]赵树理•赵树理文集・[M]•北京:人

2、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2]刘卫国•跟不上方向的作家一论赵树理的当代境遇[J]・屮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五期,第47卷[3]杨丽.从“三仙姑”形彖透视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偏失[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9月,第25卷(第三期)[4]刘清生•赵树理“问题小说”的深度解读[J]•铜凌学院学报,2006,第四期[5]魏红梅•对赵树理问题小说与当代反腐小说中“清官情节”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7,第四期序号丄作任务起止日期序号1】作任务起止口期1选定论文方向2012.96修改论文犬纲以及题目2013.32

3、提交论文选题2012.117提交初稿2013.4.153阅读相关文献作品2012.18论文定稿2013.4.264确定论文题目2012.29论文排版装订2013.5.125提交论文大纲2012.310答辩2013.5.18任务接受人(签字)任务下达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二、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李蒙所在院系文理学院中文系所在班级汉本0901指导教师翁菊芳学生学号2009301010134n汉语言文学开题时间导师职称论文题目/1/K/1/[VtFip,±v册xm仅氏乂忧人,乂化LIJ衣氏文献综述:“十七年”的中国文坛

4、,原解放区作家占有着主导地位,他们大多数人熟悉的是农村生活,在他们思想深处文艺为人民服务被理解成为农民服务,他们多年来追求的文艺大众化,更确切地说是文艺的农民化。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个无法分析透彻的历史难题。十七年文学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赵树理小说作品与政治也有千丝刀缕的纠葛。“人是活宝”。中国是人口大国。他描写的主体都是承受了封建蚕食受到封建荼害的乡村农民。他所写的都是农民的现状,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在国家政策国家各个条令实行时农村发生的事件。赵树理叙写出的农村生活带有北方农村特别是山西偏远地区的风味与气息,是屮国农村

5、社会一个具有概括力和浓缩性的样本。赵树理的创作思想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并未如鲁迅-般站在高处俯瞰人民,而是从平视的角度并且自觉地将农民的命运与自己的创作紧密的相连,并口在小说中始终关注农民的现实生存状况;另一方面,他通过写作引导新政权与政治力量为人民服务,努力改善农民的境遇。赵树理开创的使小说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斗争的写作方式,为出现的问题敲响了警钟、这种为现实问题出答案的问题小说创作方向差不多成为后来“十七年”的屮国文坛写农村小说的模式。赵树理在中国1940-1960年代的文坛上儿度沉浮,最终以悲剧告终。他的问题小说在写实的同

6、吋,也对一些敏感的问题一笔带过,一些政治问题反应不够尖锐。赵树理在小说中反复叙述“农民中国”的渴望和焦虑,他无法将自己超越于农民之上,其执著与局限同在,热情与怵I境同在,审美价值与历史遗憾亦同在。在80年代,对赵树理的评价,由“文学的方向”遁入“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政治的“吹鼓手”“传声筒”的泥沼,使他成为十七年文学缺乏艺术水准的代表。反对赵树理作品的非议主要集中在一下儿点:一是问题反映的不够深刻,作品中没有刻骨铭心的人性的反思,也没有激烈的斗争,问题过于容易解决;二是“问题小说”服从政治的倾向。那么他的作品是否真的如反对声

7、音所言呢?木文拟对赵树理问题小说题材来源作深入的透析,也试图在作家创作与吋代现状互为交织中,重新解读赵树理问题小说创作的价值及其创作的偏失,浅析赵树理的农民文学。开题报告(正文):一,选题背景历代以来的作家们都带有一股“铮铮傲骨”与“清高”,不自觉的会表现出对基层社会,不符合流行观点的作品不屑与傲慢。直至今日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也让人世人饱含着敬意,更受到人民的尊敬。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有这样一个奇界的存在,他來自农村来自基层,获得一定地位却一宜投身农村与基层。五谷朵粮,他勤耕种,不是附庸陶渊明的超脱,他就是实在的填饱肚子。或许口

8、天在出境里,挽起裤脚,任泥巴裹满小腿,深弯着腰忙播种,夜晚则燃着一盏小油灯,伏在桌上写作。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个无法分析透彻的历史难题。十七年文学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赵树理小说作品与政治也有千丝万缕的纠葛。“人是活宝”。中国是人口大国。他描写的主体都是承受了封建蚕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